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

關於金錢

這是幾年前,上完第一課經濟堂後的一個隨想。

往後對待金錢的看法,很多也是建立在這個隨想之上。

第一課的經濟堂教的是人類貨幣歷史。

回看人類的貨幣發展史,貨幣的出現是因為對於交易的需要而產生。在最初,人類的交易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但這種交易的效率十分低下,交易時間長,成本高,最重要的是十分不分便。在經濟堂上說到的一個例子,是以一個牧羊人為例,每當他要進行交易,他都要把他的羊帶在身邊。而且每次買賣還要和買家討價還價,要如何對換,羊的質素如何,大小,重量.........

有見及此,人類開始使用一些物品來代替真正交易的物品,來方便交易的進行。這些物品就是現今所講的貨幣。早期的貨幣曾經是青銅,鐵,石頭,貝殼。它們的體積較小,的確是方便了交易。牧羊人只需要把他的羊換成這些貨幣,那他以後就可以使用這些貨幣來交換米糧,而不再需要整天帶著他的羊群。

運用貨幣一來是方便,二來是作為貨幣的物件具有廣泛的認受性。持有它的人知道,它可以用來換取其他的物件。牧羊人就知道米店老闆會樂意接受這些物件(資幣)來換取米糧。而黃金白銀克服了早期的貨幣的一些缺點,品質參差,折舊率高,供應容易被人左右等等。因此在其後大部份的時間裡成為了人類主要的交易貨幣。同時開始成為人類財富的象徵之一。

但無論貨幣如何發展,它的本質始終如一,以物易物,一切都是不同的物品交換。貨幣其實也可以說成是交換物件的其中一種。以牧羊人為例子,他以羊群(物件)換來的貨幣(物件),他之後又以貨幣(物件)換來物資(物件)。

從這一點繼續想下去。

其實所有物件都可以是貨幣的一種,關鍵只是在於信心。只要對一樣物件有信心,那物件已經足夠成為一種貨幣。現實世界中,銀紙之所以有價值,並不是因為我們認為張紙有特別之處令它特別珍貴。銀紙不過是紙是一張,即使加上尖端的防偽技術,成本也是有限數,一定大不過它的面值。銀紙之所以值錢,是因為我們對它有信心。相信它能夠在下次消費時,保持消費能力,讓賣家樂意接受,以賣家的物件來換取你的銀紙。

情況就同玩大富豪其實差不多。大富豪中的銀紙其實也只是紙一張。我們在玩大富豪的時候,會相信這些紙條上的面值,然後利用它們和其他玩家作交易,"買地""換地"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相信這些紙條在大富豪這個遊戲內的價值,而這些紙條就成為了大富豪裡的貨幣。在本質上大富豪和現實世界對於銀紙的運用並沒有太大的分別,只是在於現實和遊戲中。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真的多不勝數,用超市作例子也可以,在不同的地點,時間,即使是平常我們不認為貨幣的東西,其實也可以視作為一種貨幣。例如,可以將超市視為一間找換店,人們都用鈔票去兌換他們所需要他們的東西,超市也可以用它們的貨品換取客人的鈔票。在人們的眼中鈔票是貨幣,在超市的眼中,它的貨品就是它的貨幣。每天的交易就是用 "超市的貨幣" 換取 "客人手中的鈔票。

還有經典的監獄風雲裡,以煙仔作為 "貨幣" 的情節。

想到這一點,開始以平常心對待金錢。有多少錢其實只是簡略地去總括有手中有多少資源。簡單寫有一千萬,總比寫有一萬頭羊,三千隻牛,六千隻雞.......... 來得容易。金錢其實和其他物品沒有太大的分別。金錢不會因為是金錢而特別,也不應該特別。


13 則留言:

  1. 回覆
    1. 對國家法定貨幣的價值建立在對那個國家的信任。將信任化為購買力,這真是人類的偉大發明。

      刪除
  2. 當電子貨幣高度普及之後,人們對「銀紙」的概念會否有所不同?錢不會變成只是一個隨口噏的數字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都已經是這樣,記得睇過一篇報導現今實體的銀紙比帳面上的銀紙要少很多很多。錢早就已經變成了純數字。

      刪除
  3. 我很喜歡這文章。
    繼續帶多些題材,自故至今的變化。

    回覆刪除
  4. 比特幣 也因為部份人士相信其價值 而在部份人士中有價值
    不過對多數人來說 背後缺乏國家支持的貨幣 並不認為其有價值 野鴿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大多數人才會產生錢和資產是完全不同的看法。但背後的本質其實都是差不多,都是一些可作交易的 "物件"。

      刪除
  5. 很好的反思!

    近來我也常常和孩子玩貨幣歷史遊戲...

    我們把家中的一大盤生果,一大包8公斤米,大包麵包等等,玩以物易物遊戲。再拿貝殼當錢做買賣,最後用真紙幣來交易。想不到小朋友很快便明白,錢只不過是交易的媒介... 而一張10蚊紙本身的價值,可能比一張A4紙還少。貨幣除了方便交易之外,其實講到尾都係一個“信”字。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樣教導子女理財的觀念也很不錯。

      刪除
  6. 各項投資物也可以看成是金錢的另一種形態,在不同的時間按自身需要去轉換,滿足所需。

    回覆刪除
  7. 我想在此分享一下一些貨幣想法

    古代以物易物最根本的問題,並不是每次買賣要和買家討價還價,也不是什麼物件大小,重量,質素如何。而是要賣家和買家的供需物品,供需一致,並發生在同地點同時間。例如,A先生是獵人,可提供牛肉,而B先生是農夫,可提供水果。如A先生想要水果,他會以牛肉換B先生的水果。問題是如果B先生想要的是魚,那麽A先生一定要先找人換魚,後跟B先生換水果。你想想這交易多麼的麻煩! 就算A先生有魚和B先生換水果,也都要遇到B先生才能交易。所以, 以物易物最根本的問題是供需不一致。

    後來,就有人開始以看似美麗、罕見的貝殼、石頭、羽毛等去換取交易物品,之所以其他人肯接受以這些物件作為交換,並不是因爲對這些物品產生信心,而是,人類對美麗同罕見的東西情有獨忠。但,這些東西也產生其他問題,包括,不能找換,不是稀少性(例如,貝殼和石頭,可以從地下收拾到)和容易被破壞等。

    之後,就有人發現貴金屬,金同銀,由於它們既閃閃發光,又稀少,人類對它情有獨忠。除此之外,人類發現使用火可把這些金屬融掉,重鑄,可產生不同大小的金銀幣,因而顯生貨幣的找換性。有了歷史上第一次人類供應的貨幣,人類的文明開始進步。

    社會開始形成,產生政府管治的概念,但由於政府很多開支,金銀貨幣不能滿足政府的需求。於是,政府開始以欺騙的手段,以銅或其他金屬稀息金幣的含金量,因而提高貨幣供應。到後期,甚至使用純銅貨幣,因爲政府已經再沒有金同銀,但聰明的人類一開始就收藏含金量較高的貨幣,而使用較劣質的貨幣,這就是人類首次的劣幣驅逐良幣 (很明顯人類並不是有信心而使用銅幣)。增加使用劣質的貨幣,導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惡性通脹,因爲人類都不相信銅幣的價值。

    到了中世紀,有了金匠這種行業,人類就開始把自己的金銀幣存入金匠的保險箱,金匠以存票的形式作證明,後來,金匠發現人類並不是真的會從保險箱拿出金銀作交易,而是使用存票作交易,因爲他們都相信存票可到金匠那裏換取金同銀。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次紙幣形式的貨幣,而中國的紙幣形式就是銀票。

    到了二次大戰,盟國大都以黃金向美國購買武器,使美國在歷史上成爲世界第一黃金儲備大國,而美國則用美元向盟友買其他物品,盟國之所以接受美元作交易,是因爲美元是金本制,即美元其實可以到美國中央銀行換取黃金。

    1970年,美國打了越戰和韓戰,因而印刷大量美元,法國及其他盟國開始不相信本土有這麽多黃金支撐美元的印刷,因而大幅抛售美元,換取黃金。可見,人類對紙幣並不是完全充滿信心,只是對背後有黃金作支撐。由於,大幅的抛售美元,美國短時間喪失一般以上的黃金儲備,總統Nixon只好取消可以以美元換取黃金的制度,因爲如果盟國繼續大幅抛售美元,會導致金融體制的破壞,從此,黃金就被剃出貨幣系列,而成爲投資產品。所以,人類之所以用紙幣並不是因爲有信心,而是歷史上巧合而形成。

    美國總統Nixon取消了美金換取黃金的制度後,人類大部分都習慣使用紙貨幣作交易,而且很多國家政府都因爲全球性貿易關係,而存下美元,因此,到現在我們才有現在的貨幣制度,但我相信,歷史會再告訴我們一次政府和其紙貨幣是不可信,因爲每一次不同形式的紙貨幣出現都會引發惡性通脹(政府濫發印製貨幣),現在只是人類沒有其他類別的交易形式,所以這系統得以維持。

    回覆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