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一個解釋貨幣貶值,商品上升的解說。
假設,這個世界只剩下一塊黃金,以及一張鈔票,它們的兌換率將會是 1 : 1。但當鈔票的供應變成了 2。兌換率就會變成 1 : 2。在這個情況下,黃金是升值了一倍。同樣的道理,在現今這個世界,當鈔票的供應增加超過黃金,黃金是可以保住購買力。以這個解說來說,買黃金來對抗現今貨幣的貶值變得很合理。
不過,那只是相對銀紙而言。
如果將這個解說延伸,整個畫面就會變得很不同。
假如在這個世界中,再加多一項叫資產的東西。甚麼資產也沒有關係,因為這個假設不重視資產的質素,重要的是多了一樣東西,我們姑且叫它做資產。現在這個世界有一項資產,一塊黃金,以及一張鈔票。目前,它們的兌換比率自然是 1 : 1 : 1。但當鈔票的供應變成二的時候,兌換比率就會有變化,變成 1 : 1 : 2。
注意到的是,鈔票對黃金和資產雖然貶值了一半,由 1 : 1 變到 1 : 0.5。但黃金對資產的比率是沒有改變,依然是 1 : 1。套用在現實世界上,鈔票貶值,其實對黃金和資產沒有太大的影響。它們原先的比率依然保持一樣。
當然這個例子太過簡單,而且假設了很多其他因素不變,只專注在供應層面上,忽略了需求層面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例如,由於知道鈔票會貶值,對於貨幣的需要可能由鈔票轉至黃金,令到黃金的需要增加,從而令到黃金升值等等。但這些都不能夠在例子中表達出來。
不過,需求的變化不一定只在於黃金,也可以存在於資產,也可以存在於貨幣。如果黃金的需要和資產的需要,在鈔票貶值下同步上升。那黃金兌資產的變化,其實可以一樣不變。這個例子的重點是,在銀紙貶值時,黃金的所謂升值,只是相對銀紙而言。在銀紙貶值的時候,黃金相對資產,可不一定會出現同樣的升值,也有可能只是維持一樣的水平。
黃金是否升值,保值,貶值,只是相對你用甚麼的東西來做對比。沒有相比之下,根本不能夠說黃金是否升值,保值,還是貶值。以過去的三十多年來看,黃金相對貨幣固然是升值,但相對大部份資產來說,還是貶值了不少。
以此來看,而對於能夠無限供應的銀紙來說。對抗鈔票貶值,也不一定只要靠黃金。其實也可以靠擁有其他東西,只要擁有的東西供應是有限的話,它們已經可以對抗銀紙的貶值。重要的是看它們互相的供求關係,黃金的供應固然是有限,且不要忘記了,資產也是一樣,也是有限的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