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一篇文章有關於中大研究生陳嘉銘,他對於資本主義的痛恨,和他對於社會主義的响往。睇完之後,很有感覺,所以就馬上動筆,寫這篇讀後感。他在文中說到的很多觀點,我之前都有想過,但想到的卻與他不太一樣,有些觀點也不是太認同。
與他完全相反,我是傾向資本主義的一派。我認為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更適合人類文明,至少目前來說,資本主義對大部份人類都更加適用。社會主義不是不好,而是它對於人格道德的需求很高。
簡單的說,在一個能夠順暢運行社會主義的世界下,人人不介意放棄私人的利益,為著大眾的利益而努力。但當中只要有一小撮人做相反的事,違背大眾的利益做事。這一小撮人很快就可以從這個制度中得到最大的利益。這個世界又會回到一個不公平的狀態。而事實上,目前這個世界正正是充滿這些 "一小撮人" ,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有利可圖的地方,我會毫不猶豫的衝進去。可以慳水慳力而得到同樣的結果,我會堅決選擇慳水慳力的方法。或者他會很不恥我這種人,但相信無人可以否認這個世界充滿著這種人!單是這一點,在我來看,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實際得多,因為它明白到人類是有自私的醜陋的一面,沒有迴避到這個事實把人類理想化,亦從而解釋到無形之手的存在。
在說到香港官商勾結和樓奴問題,他說到:
"我不知道你們有無樓!我就住公屋,我很明白箇中幸福。我有朋友租劏房,二千八蚊租丁屎咁細。只係瞓!完全無空間。相比我和媽媽住,二千蚊不用。二千八蚊租等於四分一人工了!未計水、電、煤。幾變態!如果沒有群眾力量,你不動政權,不動地產佬,只會繼續這樣。"
"政府不完全是資本家木偶,但幾大程度依賴資本。她也要回應最基本的群眾訴求,所以要出少少辣招,但不見得會動樓市!她就是不動樓市!不動資本家!因為一旦動樓市,她預計到有很大壓力。"
"我一直都唔明點解有人會覺得無問題。你供三十年樓,你將三十年的青春投放在幾塊階磚,你不覺得整件事很變態嗎?三十年可以做很多事。人生有幾多個三十年啊?我經常覺得,讓我打份萬幾蚊的工,我打一世工,好運就可以有一層樓,供三十年,但其實真是很悶的!"
我也知道香港有公屋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租金比起市場的租金要低得多。正如他說,同樣的租金,同政府租可能有間屋住,同市場租就可能連間房都租唔起。問題是,香港本身是沒有甚麼資源,相信個個香港人都知道。從開埠初期,香港的財政收入一直都很依賴土地。從土地上得到的收入,才能夠支付照顧香港人及建設香港的開支,公屋亦在此開支之內。在享受公屋福利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些福利是從哪裡來呢?
從他的說話中,我的對他 "動樓市" 的理解是,港府干預樓價,令樓價下跌。但問題又來了,香港政府如果隨意介入樓市,將樓價打壓,對香港市民也是很大的影響。樓價下跌或者是可以幫到一部份的市民,但現在有樓的市民,或者從事建築的工人呢?樓價下跌,對他們是件好事嗎?如果樓價下跌是件好事,為何當年有這麼多人趕董伯伯下台呢?照這個道理,樓價在他任內低迷,令到很多人都上到車,他應該是民望最高的特首才對!
供三十年樓就是要把三十年的青春放在幾塊階磚上是件很變態的事情嗎?
這句話本身已經是普通人對樓宇買賣是一個謬誤,供三十年樓就等於一定要供三十年嗎?不要忘記了,樓是可以賣的。供三十年的樓,也可以在中間把層樓賣出去,然後還錢給銀行。例如供到十年,把樓賣出轉為租樓也是可以,沒有人說不可以這樣。所以根本就不構成,供三十年就是把三十年的青春放在磚頭上的問題,更惶論是件變態的事情。
人始終都要解決居住的問題,一係買樓,一係租樓。我認為買樓租樓,更加多的是財務上的考量,哪方面較為花算的就去做。不能否認現在香港的樓價高得離譜,值不值得花費數以十萬,甚至百萬的資金,犠牲當中的機會成本去換取一層樓,我覺得才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說到教育,他說:
"教育又是很吊詭。無人質疑過究竟教育為什麼要付錢呢?尤其大學。你畢業出來就要還十二萬元,三轉四就十六萬。這又是一個炸彈。現在大學生多普遍,人工可能只有一萬蚊左右,還有variation。你想想,兌換還債十六萬,政府卻是不打算處理學債問題。"
"還未計副學士。大學學額好像十年間只多了幾個百分比,也比多了!第一,政府根本不願意增加大學學額,要人讀副學士、高級文憑,自己貼錢才可以駁上去;第二,政府不將教育免費。其實,免費教育很簡單啊!經常說無錢!無錢!但其實只要收高少少資本家的稅就可以了!"
"我計過,只要收多約百分之二、三的稅,已經可以擴大一倍學位。你背負巨額學債,意味你要找份很穩定的工。一旦被人炒魷魚,你就拜拜!在奧地利交流時,人們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學費要四萬?兌換歐羅即四千。吓!他們四百也不用。那時的確不用,現在就不知了!教育起碼要平很多。為什麼我要畀錢先?"
這裡存在著一個矛盾的地方,既然知道現在大學生供應過剩,為何還要政府增加學位呢?更多的大學生,更多的副學士,就能夠解決問題嗎?清楚資本主義核心的供求理論都知道,供應太多,價格就會下降,這正是現在所發生的情況。再多的供應,只會加劇人工的下降,最後對問題一樣是沒有改善。現在核心問題不是不夠人才,而是某方面的人才太多,某方面的人才太少。像建築行業,這幾年間對一直有極大的需求,但卻沒有足夠的人去加入這個行業。
還有一點,如果要比較的話,香港學費其實不算貴,既然他用奧地利做比較,我也用英國作比較,英國大學一年學費是九千英鎊呢!!
對於他說的社會主義例子,我是充滿著疑問的。因為只要稍加延伸,就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旁邊的女工合作社也是這樣啊!她們都無老闆,也是大家一齊傾薪酬、傾返幾多日。大家一齊傾,有錢就一齊分,計番條數而已。無manager,無員工高過另一個員工。大家一班人一起做,抵抗大地產商,在西班牙也真正發生過。這就是經濟民主,不是很難理解。 "
當只有一間半間這樣的合作社,因為獨市或者可以這樣的模式經營。問題是,當加入多幾間合作社時,多返幾日工的合作社,生意一定會比返少幾日的搵得多。最後搵得多的合作社,會有更多的資源去做更多的事情,變得比其他合作社更加大,員工的薪酬也更多。這種差異久而久之,會變到跟原來地產霸權中,一兩間公司獨大的情況一樣。
「『做又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是毛澤東時期最流行的口號罷了!但一個理想狀態不應該是這樣。你做某些較辛苦、吃力、危險的工作,應該得到多些。例如清除某些廢料可能影響身體,那些工作有較高人工,我覺得完全合理。即就着某些工種作出協調。」
這個理念不就是資本主義的基礎之一嗎? 辛苦,吃力,危險的工作因為較少人會做,工人供應減少,價格自然提高。如果不容許資本主義的存在,某些人可以有較高人工的情況根本不應出現。因為最後只會導致某些更能捱苦的人,得到更多,慢慢成為社會上擁有資本較多的一群(又回到資本家了!)。
「成果是屬於大家的,就會互相監察啊!你懶我會數臭你!你不是沒有四肢,不是殘廢,為什麼可以不幹活?我用很日常的生活例子。假設你在家煮飯,理想狀態應該是全家一起做,姐姐及弟弟切菜、洗碗。若哥哥說他功課叻,全部家務你們做就好了!你也覺得不妥吧?一起做,成果,即那餐飯就是大家。」
分工能夠提升生產力,在過去的幾百年間這已經得到充份的驗證。一間工廠裡,把工序分工分配給每個工人,比起一大班工人各自獨立生產的生產力更高。同樣用屋企做例子,爸爸搵錢最多,是不是叫他放棄返工搵錢,每日抽時間返屋企做家務最好?這又未必,或者爸爸專心搵錢,媽媽專心照顧屋企,專業分工,這樣會比爸爸媽媽同時做家務,又同時工作搵錢的效果更好。
「你要想想多勞多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有這個想法?就是因為你在香港頂唔順!你不做多些你會死啊!你不做多些,你會供不起層樓,你會老來無依。然而,在社會主義角度,你的基本社會保障、教育應該已經受保障!多勞多得?其實你真是不需要做那麼多。多勞多得是要視乎社會環境。現在說是valid的。因為你不多勞,你就不夠生活,但在社會主義入面,多勞多得其實無意思。你可以做少很多事。四個鐘可能很誇張,六個鐘吧!工作六小時也不是很誇張吧?法國從前也是這樣,這樣已經足夠你生活。那麼你還何需做很多呢?除非你真是很喜歡那種工作,但你當然也想要多些leisure time跟家人、朋友做你想做的事。」
如前所說,社會福利,教育,等等,都不是憑空可以變出來的。其實多勞多得,也不是甚麼資本主義獨有的觀點,中國自古就有這樣的想法,不然又怎會有道是,勤有功,戲無益。能夠每日做六個鐘當然好,四個鐘就更好,不過現實是大可以看看希臘,法國現時的狀況,以他們為鑑,便可知此道不通。其實也不需要再說太多。實在想不明白為何會有多勞多得沒有意思的想法。
最大的感觸反而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橫行的地方,除了培養到我這種深信資本主義的人外,原來也能夠培養到像他一樣,有著左派思想的人。我倒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好處之一,因為它不禁止每個人有著自由的思想,而且認為這是一種好事。有著好概念的人,更能夠得到社會的獎勵。
再說了,回顧歷史,社會主義基本上沒有一次是成功能夠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這個理論聽起上來很好,但漠視了很多人類本身醜陋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