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重視 ROIC

在投資上,比起投資項目本身的回報率,我更重視投資的資本回報率 ROIC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甚麼是 ROIC 呢?

根據百科:   

資本回報率是指投出和/或使用資金與相關回報(回報通常表現為獲取的利息和/或分得利潤)之比例。用於衡量投出資金的使用效果。

ROIC = 淨收益/投入資本

比如,一個項目的投資金額是 $10,收益是 $1,那它的 ROIC 就是 10% ( 1 / 10 )

ROIC 不一定和回報率一樣,因為投資項目有時候會涉及槓桿,而它就是其中一個量度槓桿效用的指標。良好槓桿發揮作用,會令到 ROIC 上升。

繼續上一個例子,同樣的項目,但今次可以借入$9,利息是 $0.5。那今次的 ROIC 就是 50% !!
( (1 - 0.5) / 1) 之所以會出現回報率大幅度提升,因為這次真正投入的資金只有 $1,其餘的都是借貸。即使扣除了借貸所需支付的利息。項目依然可以有 $ 0.5 的淨收入。相對起 $1 的投入資本,這就代表了高達 50% 的回報。

這亦解釋了很多人的問題,為何投資項目能夠借貸也很重要。因為好的借貸能夠提高到項目的回報,即使項目本身的回報不高。

以下是一個較極端的例子來做解說:

假設有一項目及其借貸是穩定不變,但回報只有 1% 這投資產品值不值得投資呢?

那就要視乎項目的借貸能力及成本了。若果借貸水平是0%,又可以借100%投資產品的價值,這項目就變很非常吸引了。因為這項目的 ROIC 是無限的 (1 / 0)。 若果現實世界上真有這樣的投資項目。請不要猶豫,大手大手的買入吧!

講完理論,在現實生活上,這就跟樓1和樓2一樣。

樓1的租金回報是 8.6 %
樓2的租金回報是 10 %

這樣看樓2好像比較吸引。但樓2是不能作為抵押品,向銀行借錢的。

在經過槓桿後,樓1的 ROIC 是 20.8 %。但樓2還只是 10%。沒有槓桿,差別可是達到 10% 之巨!

這就是為何我一直強調買樓要買層可以借到錢樓的原因,以及重視 ROIC 多於項目本身的回報率。



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

好心著壞事

昨日坐巴士回家,聽到隨後的一對夫婦問司機,醫院應該在哪個站下車。我聽不到司機的問答,但記得我下車的那個站一樣可以走到醫院。於是到我下車的時候,我就跟這對夫婦說這個站下車。他們先是一個愕然的表情呆了呆。之後還是跟了我下車。順路的關係,我就帶他們走了一會,再指引他們到醫院的路。

幫到人,心情是挺好的。

但我再三回想他們那錯愕的表情,就總覺得有地方不妥。回家馬上看地圖,才發現原來下個站下車到醫院走的路少差不多三分一。我想當初司機就是提議他們在下個站下車,誰不知被我這陌生人一說,就早了個站下車,白白多走了十分鐘路程。發現了這事後,當即就對那夫婦充滿愧疚,要不是我錯誤的建議,他們就不用在烈日當空之下多走十幾分鐘了。

做好事,甚至做其他事,應該也要跟投資一樣,要量力而為,有十足的把握才去做,不然只會好心著壞事。正如這次事件中,巴士司機對行走的路線自然熟悉,當然知道哪個車站下車最近。而我不在香港多年,對附近的環境早已經不太熟悉,實在不應胡亂指路,令到夫婦兩人走了這麼多冤枉路。

會不會從此不幫人?

我想不會了,正如投資一樣,難道一兩次的失敗和虧損就放棄,以後不去投資理財?

與其杯弓蛇影,不如從今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下次能夠好好的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我要小心,小心,小心

早前看到了 R 兄的一篇文章,無得輸,他分析了他自己所面對的風險和提出了解決方法,以及他為應對未來的一些部署。我覺得 R 兄這種居安思危的做法很值得學習,所以又想了一想目前自己的處境。

回顧這兩年的投資,還算是一帆風順。在買樓之時,能夠買到心水的物業,回報也不低。同時,租務上所有的租客都很不錯,沒有發生過租務上的糾紛。即使遇上了問題,都只是小問題,可以用錢去解決。俗語說,用錢解決到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但世上不會有永遠的順風,在順風之時,應該去做的是去想逆風時的應對方法,而不是繼續去想如何無止境地利用這順風。不論是是歷史,還是現今成功人仕都有這樣的心得。古人的心得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燃,積谷防饑,而現今也有李生說過,他為危機做好準備。前車可鍳,既然他們有這些經驗,從中學習是不會錯的。

說到風險,暫時可以想到的是:

蘇格蘭獨立
我視這為短期內最大的風險,假若蘇格蘭在九月中的公投中成功爭取到獨立,將會帶來很大的風險。貨幣,不知道會是繼續用英鎊,歐元,還是新創貨幣。繼續用英鎊固然好,用上其他貨幣的話,未來就要把收租的貨幣換成英鎊,來償還目前的銀行貸款。歐盟成員,不知能否直接加入歐盟。如不能留在歐盟,這將影響到從歐洲來的學生數量,這樣對目前依賴學生的租屋市場,將是非常大的影響,間接將影響到租金價格及出租率。

獨立的話,太多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是風險。要是真的獨立了,我就有可能要停止在蘇格蘭買樓,甚至把樓變賣,再重新找尋新的投資機會了。目前可以做的就只有靜觀其變。

槓桿
水是既可載舟,亦可覆蓋。槓桿亦然,適當地運用可把利潤增加,但不小心亦可把投資給毀了,所以要小心運用。房貸是貸款中屬於較佳的類別之一,只要準時還錢,銀行通常都不會追數,要加錢彌補差額,甚至把層樓收回。很多前輩都早已經在金融海嘯或更早的金融風暴中,親自的驗證了銀行這做法了。他們的看法是銀行不傻,在低潮時期逼死業主,即使把樓收回,但樓價亦會在那時重創,即使銀行強行收回拍賣,也不一定足夠償還貸款,結果反會做成大量的虧蝕,令銀行業績更差。倒不如繼續讓業主供樓,保持銀行帳面上的盈利。總結是銀行有權追數,但大多數都沒有誘因去行使。追數的可能性應該不大,即使被追數,亦可以把樓賣出以償還貸款。要做到負資產令到沒有能力靠賣樓還債的話,經過計算,樓價要大幅下跌四成,才會令到整個組合成為負資產。而在過往這麼多年的歷史中,英國樓市好像也沒有跌過這麼多。

因些更重要的是保持足夠的現金流支付負債,目前每月流入是每月支出的 2.6 倍左右,這個數字尚算安全。但緊急調度儲備就因樓4的超支,以及其他原因,從中抽取了不少,令到儲備跌到只足夠六個多月的度用。雖然還是可接受,但值得關注及警惕,最好是重新提升到目標有一年的儲備。

房屋維修
雖說樓在買回來的時候,已經進行過檢查,加上翻新,理應可以再用上一段時間也不用維修。但很多事都說不準,天有不測之風雲,就像之前樓3及樓4的圍欄被強風吹倒,要花錢請師傅維修,這些都需要用到錢。大的維修要靠保險,小的要靠儲備。所以買保險時要看清楚保障,至於其他就要靠儲備了,說來說去其實又是要有充足的儲備。

租務問題
租務上,有兩個風險,一是遇到租霸,二是空置。兩樣的解決方法不難也不易。就是要把組合做大。做大了就不會怕因問題而引致到租金斷裂,再形成骨牌效型,影響到借貸,再到在槓桿一節中所提到的風險。正如一些以收租為主的上市公司,他們總會有些舖位因各種原因而空置,但這不會影響到他們的財政。原因正是他們的組合夠大,一兩間空置或遇上租霸的物業根本不會對集團做成甚麼影響。

比如,持有的物業只有一間,當一間空置時,空置率是 100%;兩間時,空置率是 50 %。如此類推,一百間時,空置率只是 1 % ,對整個組合根本是微不足道。

總結,目前要應對當前的風險,除了有些是解決不到,只能隨時間而解決外。最要做的是先把儲備提升,後再尋找機會再擴大組合。慢慢把整個投資推向一個更安全的位置。

R兄,在回答我的留言時說到,三戰皆勝之師更加要額外小心。 心太雄時很容易做傻事。

心是時候要縮細一點,先把根基做好,才能在未來做得更好。

我想的跟 R 兄一樣,"快富而有機會快破,絕不是我那杯茶,我會選擇慢富而必富。"可以做到長長久久才是,所以往後的決定更加要比以前小心,小心,小心。要在回報及風險中取得適得的平衡。

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唔識唔再係籍口

有時跟人說起投資這個話題,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理財很難,一定要交給專業人仕。當我解釋理財其實不是想像中困惑難,也有很簡單的方法,月供股票就是其中一種。基本上跟每月儲錢沒有兩樣,只是由儲錢變成儲股。不過當聽到要買股票,我發現很多人說的第一句就是,我唔識。之後就問有沒有其他更簡單的方法。

或者是我接觸的投資不多,來來去去就是買樓跟買股票。以我的經歷,在這兩種選擇之間,我一定會話買股票最簡單,花的精力及時間相對都買樓要少得多。但每當我說到這裡,大多數的情況是話題就會在此改變,也不知道是他們覺得唔識就算數,還是要時間先消化一下剛才的話題。

如果是因為前者而不去理財,我會覺得很可惜。可惜的是,他們沒有好好利用到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優勢去為自己增值。

本世紀網絡為人類帶來了偉大的Google,任何問題都可以透過Google來得到答案。我記得中學的化學老師就說過,你要的話,連核彈的製作方法你都可以找到。或者他說得有點誇張,但重點是過往只可以透過讀書所得的知識,現在已經變得唾手可得。特別是理財的知識,網上就有很多前輩都很慷慨分享他們的經驗。例如:

增加財商:
止凡,取之有道,http://cpleung826.blogspot.hk/

專業學習分析股票:
巴黎,巴黎的價值投資,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
市場先生,市場先生自語,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

香港樓市操作:
80后求生隊長,80后。向上樓,http://hk80captain.blogspot.hk/

等等等等。。。。。。。。

這些前輩所分享都是十分有用的理財知識,對於增加財商很有幫助。這些知識既是免費,又可以方便閱讀到。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再是樣樣都要人教先可以學到,自己上網學都一樣可以。Google,Youtube,這些都是方便的學習途徑。唔識,唔知道怎樣開始,而放棄理財不應再是籍口,反而是決心才是最重要。沒有決心去學,那即使再易學也求遠學不到。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關於我

在 Facebook 有留意我的朋友都或者知道,我即將出版一本關於英國買樓的書。前日跟出版社商談細節後,他們認為還是寫多篇關於自己的文章,最好當然是能夠吸引眼球,讓讀者能夠認識一下我也好。昨晚打開電腦打算快快手手寫完。誰不知成晚對著 Word,想了成個鐘都只是對著空空如也的螢光幕。

我自己其實有甚麼特別的地方值得寫出來呢?

想來想去也好像沒有,於是我開始隨心隨意地打了以下的文字。

論投資理財,投資我不如嫲嫲,理財我不及老媽。股票投資,在選擇買入的時機上,嫲嫲往往要比我精準得多,所以回報每年都要比我的高很多。我的只可以說是平平穩穩,不過不失。至於買樓投資上,最難的一關是開始的資金,而這也是有家人在背後支持,所以我真正面對的難題對比起上來一點也不多。老媽則往往可以在洗錢及儲蓄上取得極佳的平衡,精明打細算,令到不用犠牲太多的生活質素,但又可以年年有餘。我就不然,消費不太精明,所以往往要節衣縮食,才能保持可以儲到錢。

論聰明醒目,我不算是腦筋轉得特別快的人,在現實生活跟我接觸過的朋友都知道。我說話都是斷斷續續,因為有時實在想不到要用的詞語。很多人是拾筆忘字,我是說話忘詞。很多時,我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想通別人說的一些說話。

論勤奮努力,我不認為我是特別勤力的一類,至少比起身邊很多人都不是。或者作為讀者的你們看到這個博客也知道了,出文速度奇慢。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想不到寫甚麼,更多的是沒有動力去寫。達到自己每個星期一篇的目標就算數,之後就連再出一篇的動力也沒有了。

論遠見,我也是不及那兩個女人,一個可以早早為自己的未來佈局,妥善好排好資產,讓自己可以早早退休,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一個為著自己不中用的兒子,打從一開始就準備好一切,為他預備好將來的道路。這些都是需要有著遠看十數年後情況的眼光,才可以如此及早進行安排。我自問未有這種眼光。

論學識,可以考入大學,只是  負碌” 剛好符合到大學最低的入學要求。這其實又要多得當年老媽子英明的決定,讓我可以來到英國繼續升學,讓我在比較輕鬆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老實說,在香港中學時,我也只是考二十幾。升中二的時候,都已經是 "試升"。當然之後因為到英國就用不上這試升。如果繼續在香港,我想我就一定沒有可能可以讀到大學,會考有可能合格都已經算是偷笑。


論做人做事,我也是不及她們的圓滑,那麼懂得人情世故。

所以結論是我不過是有點運的一個九十後罷了,沒有甚麼特別之處。真正有實力的是我老媽跟嫲嫲, 所有對我的讚賞更應該歸功於這兩個女人,沒有她們哪有我。其實我只係個跟在她們背後,向她們學習的一個小男子。

當然以上的文字我想是不會被出版社所接納,但平心而論,我覺得比之後利用語言的藝術自吹自擂出來的數百字比較,上文更加中肯及真實反認到我自己。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曼徹斯特考察之旅

之前在考試的期間,南下曼徹斯特幾日去換個新的護照。這次換證的預約無可奈何是在考試期間。原本可以當作旅行,到處走走好好地去發掘曼徹斯特。不過考試的關係,緊張的心情以及要溫書,所以基本上大部份時間都在酒店房裡溫書,即使出外走動時,也沒有太多心情去好好的遊覽,很多想去的地方都沒有去到,這是這次旅程比較遺憾的事。有了這此的經驗,以後都不想再在考試期間旅行了。


這是第四次去曼徹斯特,但卻是開始房產投資後的第一次。今次開始把目光注意在曼徹斯特的房市上。跟很多前輩的交談中,他們都指出一點,我現在太過集中投資在 Aberdeen 這個小城,這不是良好的投資策略。當組合開始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把眼光放在其他城市上,把風險分散。鄰近的大城市有愛丁堡及格拉斯哥,但他們都不是良好的選擇,因為他們都是蘇格蘭的城市,政治的風險跟阿伯丁一樣,分散到的風險不大。要選擇就要選擇英格蘭的物業,說到英格蘭,首選是倫敦,但奈何太貴,暫時未有能力進入倫敦的樓市。那二線城市來說,曼徹斯特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今次旅行順道考察一下當地的環境。萬一今年蘇格蘭真的獨立了,下一間樓有可能要在曼徹斯特都不出奇。現在開始看是有備無患。


在曼徹斯特的市中心行走,看到很多美麗的紅磚建築。這是在工業時代掘起英國城市的特色,作為表表者的曼城在這方面的建築自然是首屈一指。這些建築大部份都是寫字樓很多,但我留意到空置率頗高,幾乎每條街都可以看到有寫字樓放租。投資曼城的寫字樓不會是個良好的選擇。而且城中還有數處正在建新的寫字樓,供應增加之下,寫字樓不論租或價都很難走高。雖然建築都很漂亮,但投資除了看項目的外在,還要看內涵。

商舖的空置率遠比寫字樓為低,但大部都是食肆。在這個網絡購物為主的年代,大部份的東西都可以透過網上買到,實體店的顧客自然減少,特別是英國網上滲透率已經很高。用餐體驗是不可能被網絡所取替,人總有時候需要跟三五知己出外用餐。長期來說,商舖以飲食為主應該是大勢所趨。


考察完商業物業,回到目前的重心,學生宿舍,看看在曼城投資學生宿舍的機會。曼城的大學區真的很大,特別是兩間大學在同一區,在城南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大學校園。我認為這樣的佈局是曼城最大的特點,亦是優勢。明確的大學區絕對方便到投資者專注一區,而不需有太多的當地知識。在大學的週邊走過,住宅不多,放盤也少,不過專心去找,有耐心去等待,好的單位相信還是會有的。

在英國要看英式的建築,那大學就是必到的一站。建築是大學的基本,一間大學的根基多少可以從它的建築的內外看出來。這宏偉的紅磚建築屬於曼徹斯特大學,完全可以顯示出大學是維多利亞時期其中一間 "紅磚大學" 的歷史。



途經在大學區中央的曼城博物館。



當中最喜歡這件展品 - 千紙鶴。




最後,說到這個旅程的最大驚喜,莫過於是臨走的時候所搭乘的是螺旋槳飛機。或者有點像大鄉里出城,其他的人都不覺得是甚麼回事,但我卻是十分興奮。因為今次是第一次坐螺旋槳飛機。一直都覺得有螺旋槳的飛機有它自己獨特的吸引力,只有它們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飛機。就像火車一樣,即使時代怎麼變,火車變得更流線形,但在腦裡火車就是那種會"轟隆轟隆"的蒸氣火車才算是真火車。今次總算是搭到"真正"的飛機了!





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

九十後不買房

在網上看到內地興起一個叫做"九十後不買房"的運動,固名思意,就是主張九十後一代全部都不買樓。九十後無需再為了層樓,而受到任何金錢上,房產上的束縛,可以自由自在運用金錢來做自己想做的東西。也不用因為層樓,一直困死在同一個地方,可以多方面發展。另一方面,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樓價會被拖低,那現在財大氣粗的地產商也會被拖垮。



諗深一層,這個運動基本上有可能成功嗎?

首先,最基本,不買樓不等於沒有居住需求,作為一個人類,居住需求是必要的。即使是原始人,也要找個洞穴來作居所,更何況是現代人類,除非露宿街頭的之外,總要一個家,一個地方作起居之用,不買樓即是要租樓了。一大堆人由買樓變為租樓,那就會推高租住需求,變相又會推高租金水平。假設樓價保持水平,那租金回報就會變得越來越可觀。到時又會吸引人入市買樓。

九十後一個世代不買樓,不等於其他世代的人不買樓。當其他人見到房地產的租金回報變得可觀的時候,他們也會買樓收租。結果就當然會某程度抵消了,九十後因為不買樓而拖低了的樓價。地產商也不會因而被拉倒,繼續是可以建樓賣樓。結果到時九十後雖然避開了沒有做到"樓奴",但卻要為業主租樓租一世,豈不是也成為了業主的奴隸,只是名目不同了。而且還造就了一整代的人成為了其他世代人的"奴隸",到頭來還是一樣。

至於把樓價拖低,既然都不買樓,那樓價其實又有甚麼意思呢。正如法拉利的價格升跌,其實對一般普通大眾來說都不重要,因為大家都知道買不起,也不是必需品。最多就是知道了"嘩"一聲,感嘆成世都買不起。跌到十幾萬一輛,那也最多是嘆"扺買",但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因為便宜,而無端端走去買一輛車。可見若果真的不買樓的話,租金會比樓價成為更注重的因素。

雖然這個運動看似沒有可能成功。不過我又不是不支持這運動,反而我是衷心支持這運動,支持參加這運動的朋友。希望是這運動能夠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特別是英國,香港及澳門。這運動最好還要是推廣到去所有的年齡層,越多人不買樓越好。在沒有人買樓,又社會上大部人都要租樓的情況下,買樓收租的回報自然會高,那到時我就可以買多幾層來收租,又不怕越買越貴了。

無錯,樓太貴的話,買了會成為負擔,但為何就要盲目固執地選擇不買樓呢?始終樓在某程度來說,也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如果價錢適合,能力又可以負擔得到的話,為何不買。生活必需品控制在自己手上,總比在人家的手上要好得多。

2014年6月9日星期一

人在野

考完試,趁回香港之前,又是時間追回之前溫書而錯過的電視節目。花了半日,一口氣把最新 "人在野" 系列"The Island with Bear Grylls"看完。跟以往不同,今次 Bear Grylls 沒有再同攝製隊入深山野嶺,沙漠孤島,去展示在那些嚴峻環境下的生存技巧。


今次他把十三個普通人拋棄在一個太平洋孤島上自生自滅一個月。在這個月,他們要自己在島上搵地方休息,找食物,找食水。而他們所帶去的就只有幾把刀,緊急醫護用品,足夠一日的食水,以及需要的攝影器材。更絕的是為了保証個節目夠真實,在這十三人當中有三個是攝影師。這三人要跟其他人一樣,在島上沒有特殊的待遇,要一樣去找食物食水。

或許有人會以為在太平洋上的小島上,椰林樹影,水清沙幼,陽光海灘,比馬爾代夫更馬爾代夫的地方生活,不要說一個月,即使要生活一輩子也願意。但事實是看完這個節目,一定會發現不是想像中容易。

先講最基本的食水,要解決都一點不容易。在小島上不會有山澗小溪,只有下雨後的積水可供飲用。不過這些水都是死水,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方便"後的排泄物,所以不能夠直接飲用。要煲過先可以,但要煲水就要生火。鑽木取火聽就聽得多,但在節目中看過,才知道要真正做到其實當中涉及很多技巧及努力。不過煲滾了的那些水,不代表就跟我們平時的食水一樣,雖然可以飲用,但據節目中的那些生存者說,味道就像洗完襪的水一樣。

食水解決了,就到食物。在小島生活食物來源可以是大海和樹林,但兩樣都是充滿危機。大海既有大浪,亦充滿著各式各樣致命的動物,魔鬼魚,水母,鯊魚等等。樹林內則有毒蛇,昆蟲,甚至鱷魚。有一天他們就捉了隻鱷魚來醫肚。但食物十分不穩定,一來沒有保存的設備,二來也沒有足夠的食物,可謂是餐搵餐食,餐餐清。

同每次看完"人在野"系列一樣,在看完這個節自後,我都很感恩生存在現代,而不是在古代,甚至更之前的原始時代過著那種困難的生活。感恩我們一扭開水喉就會有乾淨的食水;一落街去超市,各式各樣的食物應有盡有,完全不用冒生命危險去得到食物。誠意推薦這個節目給各位,有機會真的值得看看。雖然這個理財就跟理財不太相關,但至少看完之後,多多少少都一定會感恩目前所擁有的生活環境,

我相信不論是理財,還是生活的路上懷著這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當有這顆感恩之心時,才能更開懷面對生命中的困苦,更加堅毅的走下去,而不是怨天怨地,怨生活困難。因為我們知道所身處的環境其實已經很好,至少對比起我們的祖先,甚至世界上很多的人都要好。我們正生活在人類史上最先進的時代,特別生活在香港這個繁華的大都會就更不用說了。我們所謂的"苦",對比起前人所受的苦真的是九牛一毛,既然前人都可以捱過去,我們就更沒有理由捱不下去。亦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才能活得快樂,不然即使有千千萬萬可以揮霍,但人心不足始終都不會快樂。常言道是:知足才會常樂。




2014年6月7日星期六

月剩族

前兩日看到這篇關於 "月剩族"的新聞。

80後宅男醫生 月剩族唔拍拖 https://hk.news.yahoo.com/80%E5%BE%8C%E5%AE%85%E7%94%B7%E9%86%AB%E7%94%9F-%E6%9C%88%E5%89%A9%E6%97%8F%E5%94%94%E6%8B%8D%E6%8B%96-225048210.html

甚麼是月剩族呢?

原來是指一班沒有女朋友,有能力大量儲蓄,支出極低的高薪宅男。

新聞內講到這班人好像一班異類一樣,指出有人認為"月剩族"比起"月光族"對社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問題,因為這班人都不太消費,長遠會令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又指出這班人社交生活有問題,甚至大學講師來分析這個問題。

根據新聞內對月剩族的定義,我可是徹頭徹尾的一個月剩族族人,還要是高級的那種呢。但月剩族對經濟有不良的影響嗎?我又不是太同意這個講法。月剩族的錢不是單單用來儲蓄,也會用來投資。只要是投資,就會帶動到社會的經濟發展。不是一定要消費才能夠推動經濟。更何況,在新聞中也說了,他們不是不消費,而是適度的消費。好像文中的一個月剩族族人,他就花了一兩萬元來提升音響設備。

即使不投資,只儲現金也好。我想他們的錢也是放在銀行,現代哪裡還會有人把錢以現金的形式放在家裡。既然錢放在銀行,那銀行就會以貸款的形式流出市面,重新在市場上流動推動經濟。可見提出儲錢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的人,很明顯他們不太清楚現代經濟的運作。

我覺得這樣支出少過收入是種很好的理財態度,正所謂,好天斬埋落雨柴,積谷防饑,有一筆儲蓄,用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不單是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任,也是避免到未來成為社會上的寄生蟲,要臨老依靠政府的福利來生活。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令到政府更有能力維持低稅率,加大基建投資,把錢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這樣對社會整體來說更好。

至於說到月剩族生活有問題,那就更加奇怪了。連新聞中也說了,這班人多有自己的個人興趣,音響,養魚等。每個人理想的生活都不同,何解這種平凡的生活也有問題。個人來說就十分喜歡這種生活。難道下下要每個月都有新女朋友,又或者每餐都要吃盡美食,但每月都要為空空如也的戶口而憂愁,才叫生活多姿多彩?

現在這個社會真奇怪,做月光族有問題,做月剩族又有問題。如果做人的目標是要按社會的一套標準來做人先至算是成功,那從這件事來看,要做得到真的很困難,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套既定的標準。無論怎樣做,都總會有一批人說三道四,從雞蛋裡挑到骨頭,根本無可能滿足所有人的 "標準"。與其要勉強去將自己達到別人的標準,倒不如一切隨心,以自己的標準為目標,那做人相信也會輕鬆得多。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