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行動完成

總結這個月,在樓方面一共做了三件事,分別是:樓一的拆彈行動,樓三的續租和樓四的新租客入伙。

樓一的行動在上一篇的文章已經交代過了(拆彈行動),主要是把原來分開了的細廳及房間,重新合併成為一個大廳。把牆拆了之後,再加上一些修飾。馬上趕及在大學開學前,把樓一重新招租。正值學生找房子的旺季,學生對房子的需求很大。對於學生來說,找樓是件很煩惱的事情。但對於我來說,卻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因為找租客是件很容易的事,跟之前一樣,把樓一招租的第一天,已經得到很多的查詢。幾天後,就已經找到了租客承租了。令人喜出望外,租金更是由原來的 £800 升到 £900。原先還以為拆了幅牆,能維持到原來的租金已經很高興了。想不到更加可以籍此加租。




樓四的新租客正式入伙,代表樓四的火力全開,開始發揮最大的搵錢能力。樓四的事情,終於可以暫告一段落了。在短期租客和新租客交接期間,進行了清楚及執漏。把這段時間發現到的小問題解決,把樓四整理好以最佳的狀態交給新的租客。在這次租給短期租客的過程中,我發現分房租給租客,這個方法不太好。租客們共用的地方清潔上比較差,例如廚房及厠所。租客們極少會主動清潔這些地方。在未來,應該會盡量避免再分房租出。另外,在執漏過程中,中間發生了段小插曲,有機會的再跟大家分享。



樓三繼新租約。對於樓三,我有兩個選擇,一,可以繼續租給現有租客。二,把現有租客趕走,重新招租。第一個方法,好處是現有的租客都非常好,她們不單準時交租,也非常愛惜樓三,不過加租有難度。第二個方法,按照樓一和樓四的招租情況,透過重新招租,樓三的租金應該可以更上一層樓,只是要重新適應新的租客。新的租客也未必好過現有的租客。最後,我還是選擇方案一,繼續租給現有的租客。我的看法是現有的租金也很不錯,無謂下下想賺到盡,而多冒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在完成了這些行動後,前日又去找按揭經紀,問問最新的借貸能力,順便也了解一下目前的借貸環境。雖然已經決定了,在蘇格蘭獨立公投前,是不會再買入任何物業。不過,無論如何及早準備一下,還是沒有壞的。蘇格蘭不獨立,繼續購買適合的物業。那知道自己的購買能力,對於再進一步非常重要。即使蘇格蘭選擇獨立,打算南下英格蘭投資,也需要知道這一點。只是由於我的個案有些複雜,所以經紀要親自查詢各家銀行的按揭部門。暫時還未知道結果,還在等待銀行的回覆。希望今次可以擺脫以往只有一間肯借的情況。

2014年8月21日星期四

談選擇股樓

以往常聽人說,買樓好過買股票,買股票的風險比買樓要高得多。買股票是投機的行為,就像賭錢一樣很容易輸身家,所以要盡量迴避。他們大多認為要投資最好就是買磚頭,買樓的回報亦要比股票來得高,香港不少人就是靠投資樓市而發達的。

現在經歷這了兩種投資,反而覺得兩樣都沒有分別。著眼的點還是適合自己,又清楚了解投資的東西。那股票也好,房地產也好,投資甚麼也沒有所謂。反正兩者互有好壞,也很難定出哪個較佳。

首先選擇合適自己情況的投資,比起回報更重要。

投資樓,做收租佬。以為買了層樓,租了出去,就可以繞起二朗腳等收租?這只是外人看的表面。事實上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花的心機心力小一點也不行。舉個例子,租客發現間屋有問題,請要你馬上維修。你要找師傅,找材料。更心痛的是要從銀包拿出銀紙來解決這些問題。時時刻刻都要有心理準備,將會有突發事情發生,需要你去解決。這些小事加起上來,就足夠令你失去很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如果本身生活已經很繁忙,每日大部份時間都已經花了在工作上。買樓收租,或多或少只會令生活更加忙碌。到時候,只怕是有錢都沒有時間及心機去花。

反而買股票,買了優質的股票,大可以不理會他們。即管由得它們錢搵錢,股生股,讓他們越滾越大。像這幾年每年澳門政府派錢,我也是買入中國銀行。不經不覺都已經好幾年了,我每年花在這部份的時間少得可憐,但回報卻是相當可觀。每年從這部份的被動收入持續上升。

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我的股票部份,規模也是少得可憐。規模大的話,要花時間在選股,分析上,當要也要很多。但應該不會比投資同等價值的物業多。比方說,投資金額是一億元。要投資的物業,要不是很大,就是很多,要自己管理起上來已經是不可能。但投資股票,只要在之前,花些時間選定好心宜的股票,投資了後基本上不用理會了。可以即管由得它們為你賺錢。

至於回報,之前曾淵滄教授的一篇文章"買股好過買樓"。文中提到了,過去的五十年,買股的回報比買樓還要好。只是買樓能夠運用巨大的槓桿,讓投資者的回報放大。這才讓很多人有了最初提到的那個誤解,認為買樓的回報更高。

有人喜歡利用借貸,有人不太喜歡。樓可以讓喜歡借貸的,充分發揮槓桿以提高回報。而股票則可以讓不喜歡借貸的人,享受到高回報。咸魚青菜,各有所好。這又回到第一個點,選擇合適自己情況的投資。

再說了,股票及房產,其實也可以是同一樣的東西。拿房託來說,公司背後就是一大堆的物業。持有它們的股票,就是間接持有這些物業了。至於其他的股票,背後的道理也是大同小異,只是它們所持有的資產不一定是物業,而是其他會賺錢的資產。歸根究底,投資還是看背後代表的資產。它們是股票也好,債劵也好,物業也好,也不是太重要。

購買英國學生宿舍

投資英國學生宿舍的問題,是網友們最常發問的問題之一。所以就特意從書裡抽出這篇有關於,購買英國學生宿舍的一篇,分享一下報紙上那些看似吸引的英國學生宿舍,潛在可能面對的問題。另外,加上年半前在回覆網友時的一些看法。希望這兩篇能夠解答到,大部份想買英國學生宿舍朋友的疑問了。

----------------------------------

近年翻開報紙雜誌,當中有不少英國房產的廣告,很多都是推 介學生宿舍。它們的主要賣點是入場費低,普遍都是一百萬港元以 下;回報高,達到7至8%甚至是10%以上;保證投資者在數年之間 的回報;需求穩定,有大量學生的租住需求。 聽起來,學生宿舍像是很吸引的投資,確實在英國買樓出租, 以學生為主要的對象非常不錯。只要鄰近大學,幾乎不愁沒有租客 租住。但事實上,據我觀察,這些單位都不太受英國本土的投資者 歡迎。或許也是這個原因,令到這些單位要不遠萬里,向海外投資 者推銷。究竟這些單位有甚麼問題令到英國本土投資者避而遠之 呢?

間隔問題

這類型的單位大多是開放式公寓,跟在<選擇戶型>章節中提 到的那種相近,但面積還要再小,普遍只有二、三百平方呎。與其 說是單位,倒更像是香港的劏房

價格問題

或許是因為在英國買樓,呎價不常被用到,賣樓時大多只標售 價錢。在買樓時,就會覺得這種學生宿舍單位很便宜。但如果仔細 以呎價跟附近的單位對比,往往會發現學生宿舍的呎價普遍比一般 的單位要高出幾成,甚至高出五成以上的也見過!更多時候,只要 付出多一點點的價錢,就可以買到同區的一房單位,而這類一房單 位的租值甚至比宿舍單位更高,更值得購買。

融資問題

學生宿舍屬於商業類型的房產,一般的銀行都不會接受為抵押 品。某部分的經紀或發展商可以為買家,經其他的融資機構取得貸 款。但這類商業按揭利息比起普通住宅的按揭利息要貴得多,這類 物業的按揭利息目前在6厘左右。

轉售問題

基本上與開放式公寓一樣,一來這些單位的轉售能力差,當未 來要轉讓時,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才可以找到買家,買家更多為投 資者,要有心理準備會被壓價。二來,買入這類單位的投資者不一 定真正擁有宿舍的業權,在轉售上未必可直接於二手市場上放售。 因為在政府批准興建宿舍時,在條款中只准許租給學生或老師。不 可自由放售,只可售予指定的物業公司。

升值問題
由於以上種種限制,及宿舍本身的先天不足。宿舍的升值能力 欠佳,遠不及市場上的其他房產。投資者需有心理準備,買入這類 房產只可賺取租金,但賺不到價值上的提升。 綜合以上的問題,投資者在買入宿舍時,需要非常的小心,以 及留意當中的細節。特別是宿舍的日常管理費、各項手續費、律師 費,及日常打理的安排。因為這些費用很可能大幅降低租金的回 報,令到投資宿舍的吸引力大降。

----------------------------------

租的問題:

假若說價格差距不大的話,就再看看同地區一房樓的租金。如果一房一廳樓租金跟你目前的相差不遠,那其實也是不抵買! 想想以用家角度來看,為何要租你的呢? 

租學生宿舍只有一間房加一個厠,而租樓則有一間房,一個厠所,一個廳,一個廚房,最重要全部都是私人,不用跟其他人分享。租金差不多的話,為何不租間屋呢?至少廚房及廳都不用跟其他人共用了。站在用家的角度,當然是租間屋較為值得。

很多外來學生除了第一年或者要其住學生宿舍外,之後大多都會出外租屋住。很多朋友就是這樣。所以千萬不要誤會學生的住屋需要只限於學生宿舍。

脫手的問題:

學生宿舍脫手的問題,一定要問發展商如何賣,因為學生宿舍始終有少許不同,問清楚會較好。 但賣的話,又有甚麼人會買二手宿舍呢?想來想去未來的買家就只有投資者一類。找另一個投資者來買,是否容易呢?我想如果真的這麼容易,發展商又未必要來香港賣。也就是說想脫手應該會很難,除非發展商肯回購。 

最後真的很陰謀論的說,如果發展商能夠提供這麼高的租金回報保證,為何發展商不自己用來收租呢?想想如果發展商以物業作抵押向銀行借錢,以現在的低息環境,利息都未必要八厘半。自己持有物業,向銀行借錢回水,賺息差,幾本上是無本生利。為何要這麼好心跟大家分享這高回報的項目。為何又要山長水又遠來香港賣呢?難道在英國就沒有識貨的投資者?所以還是小心些好。


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

借鏡借貸經驗分享

最近止凡兄分享了他近來一次的借貸經驗。主要是分享了他為這筆借貸所作出的考量,以及不少他對借貸的看法。社會上的主流意見對借貸視如洪水猛獸。這系列的文章,正好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借貸在理財中所發揮的作用。讓人深切反思對借貸應有的態度。

這系列絕對值得一看再看,反省對利用槓桿增加回報應有的考慮,而不是只顧回報,而忽略當中的隱憂。

借貸經驗分享(一)
借貸經驗分享(二)
借貸經驗分享(三)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

以下是節錄一些止凡兄文章的重點。

這些借貸作投資是頗難操作的,還款年期亦不會太長,較長的可能是5年,但一般都是1-2年而已,所以對於長線投資項目,這類貸款的操作未必能配合。 借短債買長線資產本身風險會高很多。

不是憑借貸投資就是高風險,就是投機,就是賭博,這幾方面完全不是相等的。富爸爸講了很多遍,負債有分好債與壞債,好債也可以幫助大家財務自由的。

借貸不一定是壞事,有太多考慮因素,包括貸款額、條款、年期、利率、現金流、借貸人財務狀況、個人財務知識、借貸後用途。

未想贏、先想輸,不是「希望」輸,而是「分析」輸的可能,及作最壞準備。

強調不用借貸投資不代表穩健,只是概念上輸清也只是零,而不會負數而已,投資穩健不穩健,主要在於對投資項目的了解。

決定借貸時,以上所考慮的都是「輸」的東西,分析過自我財務可以承擔的風險,於是就決定借貸。反而,拿著借貸可以「贏」多少回報,估計哪支股票可以升多少,升到什麼價位沽出就可以賺多少,這類問題都不是借貸時重點考慮的,在此亦著墨不多。單從股市水平感覺判斷這個時期借貸的合理性,再重點考慮「輸」的因素及風險,這樣的理財考慮會較可取及安全。

文中止凡兄沒有一味鼓吹借貸,而是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借貸的風險。對這筆借貸將得到的回報,以及詳細的操作反而少有著墨。可以從中看出止凡兄對借貸,是先思考輸的影響,才再去想贏。對輸的思考,比起贏的思考更要詳盡得多。這樣的思考模式很值得學習。

看完了止凡兄對借貸的分析後,方覺得自己之前借錢買樓還沒有思慮週全。幸好到目前這一刻還未出甚麼差錯。往後借貸前,還是要多多向止凡兄學習,慎重考慮借貸所帶來的風險及影響。在做任何的決定前,是先確定了可以承擔的風險,及最壞時的情況應對,才再作出打算。

最後再次重申,不是鼓勵大家借貸投資,而是思考借貸的利害。理財本來就是需要不停地去思考。


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

英國買樓問題 Sam

最近跟一位想在英國買樓的朋友 SAM 討論起英國買樓的問題。當中很多的問題其實也是之前很多朋友都問過,所以特意整合了我倆的對話,讓大家也能從中知道更多關於英國樓的一二。

SAM:

想找英國東部,近Norwich 一帶的平房。有點奇怪,當我跟地產經紀查詢有關房屋的建築年份,及以前有多少交易的紀錄時, 他們卻不能提供,只是說很少買家會關注房屋的歷史,很少人買家會這麼問。我在 LAND REGISTRY 付錢查冊,只有土地的資料,以及最後一次買家的買入資料。在香港,查冊的話會列出樓宇的建築年份及中間的轉賣資料,但英國卻完全不同。地產說如要找,便要找律師去做,這樣做要另付錢。還有如果我落實要買,達成OFFER後,要請律師跟進買賣事宜。地產說可以代為介紹,不過我覺得自己找好一點。另外,有關出價問題,你是想怎樣去查看物業的估值再出價呢?

我:

英國地產經紀很多時,不清楚層樓的資料是件很正常的事。正如你的經紀所說,很少人會關注房屋的歷史。這是因為這在英國的房產市場中,這些確實都不太重要。是不是凶宅,很少英國人會介意。也許是這個原因,英國甚至沒有對這方面專門的紀錄。根本查不到以往有沒有不愉快事情發生過,除非是很嚴重,很著名的案件。

至於過往的交易紀錄,正如你所知,確實只能找到對上一次的買入資料。其實不用查冊,在 Zoopla 也可以找到這項資料。  經紀所說的找律師去做,我想他的意思是找 Surveyor,請他們去做一份估價及建築報告。這份報告內就會詳細例明樓宇的建築年份,質量,及當前的估價,但這只是假設你要全付現金的話。因為如果要借按揭買樓,普遍銀行也會委託它們自己的 Surveyor 做一份這樣的報告,按揭手續費內是包括了這服務的。但通常銀行只會給部份估價報告給你,要整份報告就要再加錢給銀行了。

律師方面,我常常都說了,找律師最好還是找當地的。地產推介的,跟自己找的,我想沒有甚麼分別。最重要還是知道價錢,及提供的服務。如果地產經紀是有信譽的,他所推律師應該也不會太差。

物業的估值沒有 Surveyor 的報告,其實真的靠估。但又沒有可能間間都找 Surveyor 出估價報告,那樣既費錢又費時間。建議還是上 Zoopla 或者 Rightmove 看看附近差不多樓盤過往的定價及目前的標價。最好還是多睇樓,知道用同一筆錢在同一地區可以買到甚麼貨色。

SAM:

是的,在網上可以找到不少資料,有免費及要付費的。我也分享一下,可能有些你已經知道了。 免費的我也是在先 Rightmove 及Zoopla查,已有很多資料例如鄰近的成交,但可能我想買的是Norwich 的郊區地方。那裡不是每間房屋都有估價,而且因為成交周期實在距離太多,以年或十年為單位,所以估價都不是十分正確,相差甚遠。例如有個平房開價是20萬,zoopla估價竟係只有12萬!

另外我發現大多網上顯示的成交都在2000年後,2000年前的好像都沒有紀錄。UK 土地房產登記在2000年才電子化,只紀錄了之後的買賣紀錄。 有關土地查冊,可能真是文化不同,香港查冊可列出以前所以成交,但UK太多舊樓,要列出來會很長。又或者他們真的不太在意,所以查冊只會顯示最近一期的業主的資料。

我跟地產說,想要以前的買賣成交及樓房歷史,我在網上查到應可向Local Council 查詢,因為平房如建築及改建都要申請及核准,及有轉讓時物業登記人應有變更。那地產回覆有關這些文件的查閱最好找律師。不過,我不想在還未談成 OFFER 就要付錢找律師,還是先叫地產向Seller 查詢。 

另外,我也在網上嘗試找,最終找到一些私營的查冊公司,有提供查閱物業2000年前的資料。原來2000年物業資料都是文件式,沒有電子化,他們叫"Old Deeds" 。這些私營的查冊公司原來也有幾間,價錢也不一樣,最後找到這個較便宜: http://landregistryservice.org.uk/registered-old-deeds 查 registered old Deeds 是24.99磅。 雖然說這個較便宜,但相較官方的,是貴很多的。例如一般的Title register及Title plan, 這個網站是每項收費12.99磅,但官方的(http://www.landregistry.gov.uk/public/property-ownership)是每項3磅,相差4倍多。實在難以相信。不過官方的沒有查 old Deeds 的服務,那只有無奈找這些私營的。 

由於我在香港,不能親身到當地看物業,現階段是找到合適的,先在網上找資料。找到一些付費的網站,可以提供環境及發展報告,以及估價報告,以便出價。預想是待出價商談成功被接納,便找測量師作物業報告及律師,同時才飛到當地視察及安排律師等事宜,雖然可能冒險一點,但似乎是當下我的最佳選擇。

在UK,出價被接納,做了測量報告,在未交換合約前,雙方也有權取消。這個好處能是當我親身視察及看了測量報告後有很大問題也可退出。但同時也擔心到合約交換前,業主反價或取消,那辛苦付的測量及律師費,以及機票錢就泡湯了。可是,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我:

若買郊區的話,我建議還是要慢慢看,看多幾間。首先要清楚同一價錢可以在該區買到甚麼貨色。因為特別是郊區平房的差異性可以很大,裝修,間隔,大小等,都可以大幅度影響到價錢。同樣大小的平房,即使只是毗鄰,但裝修的差異已經可以令到價錢很不一樣。

你也知道了,郊區的成價疏落,更加難以作出比較。Zoopla 的估價也反應不到真實價值。 關於網上的估價報告,只可以作參考。一來這些報告沒有 Surveyor 親身考察,只是靠資料庫內的資料。這些報告都沒有考慮到裝修等的因素,特別是郊區平房,有些有可能有擴建,而在這些報告中很少可以反應出來。出價時,還是要靠自己過往的所搜集到的資料,以及過後做的功課。這點是需要留意一下。 我也認為你的預想是目前較佳的做法。充份利用英國買樓可以在交換合約前可以退出,確實可以為自己留多一個保障。另外,據我所知,律師方面,是不成功不收費的。意思是若果層樓沒有成功交易,律師是不會徵收律師費。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買起英國樓

根據出版商所說,我的作品"買起英國樓"已經在全港各大書局有售,特意通知一聲大家。

非常抱歉,之前沒有跟大家說清楚,書本剛出版時只在書展中有售(我原先也以為是書展和書局同步發售)。直到有網友告知書局沒有貨,跟出版社了解清楚後,我才知道原來書局要等書展過後才會有貨。而且這段期間有大量新書,所以我這小作品就只能慢慢等到現在才上架。

對此,再次為專門去了書局找這本書,而又撲空的各位,說聲抱歉。

同時亦感謝在書展中買了這本書的各位。聽出版社說,銷情也不錯噢!

感謝各位一直以來的支持!




2014年8月8日星期五

一技之長

在四月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可不可以不讀書。內容是說到讀書的重要性,擁有學歷是目前要向上流的重要入場劵。這篇文的原意是給自己,也是給一些有能力繼續讀書換取學歷,但卻想放棄的朋友看。希望不要因為看到目前大學生人工少,而就輕言放棄讀書,以免將來後悔,學歷高職位低

在出文後,有網友提到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

chung yin chan:
認同讀好書搵好工係最大路既途徑。 但o係某d國家, 水喉匠人工不比白領遜色, 而德國好似更有d學校係培訓一d唔需要高學歷但需要一定投術既人才,佢地前景應該都唔差。

對於這點,我也是深感同意。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天生都有不同的天份。有些人在其他方面都很出色,但唯獨不是讀書的材料。若果明知不是讀書的材料,勉強努力去換學歷,也可能只會浪費時間,心機,甚至是金錢。讀不到書的其實也不一定要灰心,發揮自己的天份,建立一門技能也可以另有一番天地。在身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多不勝數。

就如網友所提出的觀點,藍領也可以比白領好得多。每次英國師傅上為單位裝修,我就感受取深了。他們一個小時便要收取三四十英鎊的人工。假設他們一個星期工作三十個小時(這是保守的估計,以我的師傅為例,一個星期做足六日,由朝早七八點做到夜晚六七點,工作時間遠不只此數)。一個月隨時四五千鎊人工,即港紙五六萬一個月。一年就是五六萬英鎊,這比起很多英國的白領的工資高很多,要知道英國平均收入才二萬六千多鎊呢!!

假若以為藍領賺得比白領多發生在歐洲,那是相當錯的觀念。香港其實也是一樣,藍領比做白領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也不少。在香港我就認識這樣一位相當成功的師傅。

話說,有一年家裡爆水管而水浸,水深至腳踝,全屋的地板泡起。為了進行大維修,朋友推薦了鍾叔這位師傅給我們家。朋友之所以推介鍾叔,是因為他一切的裝修也是交託鍾叔,認為他的工夫本身好,做事一絲不苟。其實單從這點,已經可以看出鍾叔成功的端倪,而值得客戶的推荐。

事實上,他除了功夫好,也很為作為顧客的我們著想。當時知道我們的預算不多,也為我們出謀獻策,提出建議盡可能讓工程費用減至最低。令我們在當時有限的預算下,也總算把屋企維修好,又有滿意的效果。更難得的是,即使相對起當時他正在承做的其他工程,我們的工程算是十分小。但他也沒有求其,依然會堅持他及他的團隊手工不馬虎。即使很小的錯漏,他還是會山長水遠來弄好,只為務求做到最好。

正因他做工仔細,收費公道以及良好的態度,所以他亦是一傳十,十傳百,客似雲來。後來我家跟他失去聯絡,要靠朋友才能夠再找到他。他說,是由於客人太多的關係,多到一個地步是他應接不下。因此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轉電話號碼,只有熟客或大客才會被告知新的電話號碼,藉此來減少太多零碎的客人。

後來聽閒,他靠努力工作加上投資有道,現在已是家住半山,家財亦以千萬計。

從鍾叔的經歷,取不到學歷也不用灰心,只要努力培訓一技之長,亦可以有向上流的機會。於學歷來說,鍾叔也沒有甚麼大學學歷,但他卻有出色的技能,令他可以比有學歷的白領都要好得多。還有一點是從鍾叔身上看到的是,學歷或技能固之然重要,但做人做事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成功關鍵。

2014年8月6日星期三

霸權常在



這幾日都在讀本關於怡和歷史的書,洋行之王:怡和與它的商業帝國。書中有一段擇錄了香港信報八十年代對怡和的描述。從這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怡和當年在香港的霸業是何其巨大。

"怡和的業務規模宏大,無遠弗屈,即使你只是偶爾來港數天,亦會不期然與怡和扯上關係。在你步下飛機的一剎那,香港機場服務公司(怡和旗下)的僱員,便會協助你搬運行李。其後,接待你前往酒店的汽車極可能是仁孚(怡和旗下)負責經營的平治牌房車,在酒店方面,最受銀行家偏愛的文華酒店,屬於怡和聯營機構置地公司的物業...

假如你喜愛逛公司的話,你或會選購經由怡和代理的 DIOR 服裝,登喜路高級產品,錦囊相機,白馬威士忌和軒尼詩干邑。同時,你亦大有機會光願置地屬下的超級市場,購買一些日常用品。身在香港這個繁華的都市,必然無法避開金門建築公司(怡和旗下)的推土機發出的噪聲和煙塵。

事實上,外國游客亦很難不踏足怡和的物業,因為大部份中區商廈均屬於置地公司所有,其中抱括置地廣場和康樂大廈。當你離開香港時,你亦可能會搭乘怡和代理航空的班機。在離開之,前你使用的仍是怡和的服務;機場貨運和機場保安等空運事業,都是怡和屬下的企業。"

其實這段描述尚不能完全顯示出怡和當年對香港的影響,因為怡和在一段時間還曾經擁有香港電訊掌管著香港的通訊,及港燈為港島提供電力。而且怡和大班在船王包玉剛吞併九龍倉前,一直也是兼任九龍倉主席,可以影響著維多利亞港兩傍的發展。

而當看到這段擇錄後,不其然讓我想到早前,南方報對香港首富李氏家族在香港事業的介紹。

"..... 如今,香港人的生活已经与李超人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卖家电的丰泽电器属于他,药房屈臣氏属于他,把营业厅开在街头的“3”品牌运营商属于他,卖百货的超市百佳属于他。如果住在香港岛和南丫岛,你用的电也属于他,房子也很可能是他开发的。..... 电灯和电话,甚至连常喝的屈臣氏矿泉水也属于李家。"

從這兩段的文章中,不難看出歷史是不斷循環的。相隔了數十年的報導,不同的時空,兩間不同的公司。而當今的怡和已經不復當年,領導地位早被後起的華資所取代。但內容卻出奇相似。兩間巨型的財閥,在這不同的時空同樣控制著港人的日常起居。

當身邊越來越多人說起,懷緬以往港英時代的好處,以及憤慨現在的"地產霸權"影響香港,想把霸權打倒。但又可有想到,霸權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大家都忘記了。從前的霸權在於怡和,現在是李家的,未來是誰的或許現在還不知道。但從香港歷史中,我們卻可以肯定在這個彈丸之地中,霸權一直都在。這根本不是甚麼新鮮的事情。舊霸權的倒下,自有新的霸權取而代之。以往或許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現今或許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2014年8月4日星期一

財務自由之後

在早前的訪問中,記者姐姐說了一句很有趣的話。記者姐姐說到,還未讀完大學,我已經有不錯的被動收入,可以"打跛腳都唔使憂"。問我點睇(詳見:孖妹S檔案:財經作家教你喜閱創富)。這正好引伸到財務自由後應如何自處問題。

在說這個話題前,先順道澄清一下。我發現不只是記者姐姐,很多人都以為我已經可以靠收租過活。這都是大家的誤解,我只是個代理人,為屋企人打理在英國的樓。真正擁有大部份收入可是背後的家人,而不是我。真正落到自己袋的收入其實只有很少,我還在為財務自由而努力呢!請大家就別再取笑我以為我真的是"打跛腳都唔使憂"了。要是真的打跛了我的腳,我還是要會很憂心生活呢,哈哈。

說回正題,從一開始知道有財務自由,以財務自由為目標後,我也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財務自由之後要做甚麼呢?

首先,跟很多人傾談過財務自由這個話題,發現原來很多人都有個誤解,以為財務自由就是等於退休。在最初追尋財務自由時,我也有這個誤解,以為所追求的就是比其他人早一點退休。但後來想深一層,財務自由不等於退休,不然直接說想退休就可以了。富爸爸。窮爸爸指明是如何令人早點退休,何必大費周章說財務自由呢。

後來,我明白到財務自由指的是一種境界,而不是一種行動。財務自由是當人不會再為日常的洗費而煩憂,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洗費。即使失去了工作,也不會為生存而憂慮。不同於退休是主動放棄工作。財務自由是可以與工作並存,它只是一種對於生活的保障,不是說財務自由就一定要放棄工作。

相反,財務自由後,更加可以專心在所喜歡的工作上,本身已經在喜歡工作的話,將會更加努力工作。而當中所謂的工作,可以指是目標,理想,等等。早前就有段新聞講述到在中國有一巴士司機,他日日駕寶馬上班。他之所以繼續做巴士司機,只是單純地喜歡服務市民。從當司機而來的薪水,對他來說根本不重要。

除了這個司機外,更有代表性的還有李生等的城中富豪。若論打跛腳都唔使憂,他們當之無愧,早就可以停止工作,好好享受人生了。但他們依然是努力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受他們的影響,我覺得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工作,為社會好好的作出貢獻。財務自由時,不代表停止,而是可以更盡情地去工作。只有死亡那一刻才是真正退休之時。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