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星期日

被邊緣化的香港

有很多香港人唔信香港被邊緣化,慢慢在變成二線城市。所以就繼續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自以為是的樣子。好像香港人就是高人一等,對其他人嗤之以鼻(其他人?應該說是內地人吧,對外國人恐怕又是雙重標準。)。同時間,這班人很多都不肯接受改變,任何的發展都反對,理由就離不開要懷舊,要保育,要環保,彷似香港已經不需要發展一樣。

另一邊廂,一班政客為博上報,爭取一些虛無縹緲的所謂民主,總日只懂拉布,拋蕉拋玻璃杯。真正為香港做事的真不知有幾多個。香港在這個情況下,早就已經被對手一步一步拋離了,只是有很多人還在夜郎自大。

趁著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離去,經濟學人登了一幅這樣的圖片。作為香港人看到真的十分心痛。原來老對手,早就已經拋離香港很多很多了。單單是人均的 GDP,新加坡已經到了 $50K,香港還只是 $30K 左右。



GDP 不代表任何東西?錢不代表快樂?錢都去了有錢人的口袋,貧富懸殊。。。這些都是很到這些數據後,典型的 "反對派" 反應。

不過,醒醒吧,這些數據真的不重要?不論是人均 GDP 及 GDP 新加坡都已經超過了香港。 GDP 或者不代表到快樂。但多多少少都代表到一個地方的富庶情度,以及這個地區的經濟實力。香港週邊的城市,個個都在努力發展。香港再不好好發展,只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究竟這是否香港人常看到的局面呢?是想真正的高人一等,還是夜郎自大,真希望某部份終日為反而反的香港人好好想想。

希臘的堅尼系數比香港還要低,係咪要將香港變成希臘先至叫好呢?

我也喜歡以作為香港人而驕傲,但我更喜歡的是以作為一個世界一等一城市的香港市民而驕傲,而不是單單只係因為家在香港。

最後,李生,一路好走。你為香港帶來了一個可敬的對手,也是香港主政的人好好學習的對像。

2015年3月20日星期五

藝術

每次睇到所謂的名畫可以賣到一百幾十萬,我總是不明白為何這些像幼稚園小朋友的作品可以賣到這個價錢,比很多人一輩子搵的錢還要多。

看完這則新聞我就明白了。 真正值錢的不是藝術的本身,而是它背後的虛榮感。擁有一幅曾在博物館展覽的畫,本身就已經有一種虛榮感。 IKEA 的畫人人都有,博物館的畫就唔係人人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藝術真的很容易賺錢。看這單新聞就知,一幅十幾元的 IKEA 畫只要有 "專家" 的配合,放在正確的地方,搖身一變就可以賣幾百萬。這種瘋狂的回報,連李超人都做不到。

價格不在於價值,更多時在於人心,從此可見一斑。

--------------------------------------------------------------

據東森新聞網,荷蘭網路頻道Lifehunterstv主持人伯里斯(Boris)最近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將家居品牌IKEA販賣的廉價印刷畫放到美術館展示,並說這幅畫出自瑞典知名美術家IKE Andrews之手,請館內民眾一起欣賞後鑒價,想不到這件作品大受好評,有人甚至願意花8千多萬台幣來收藏。

影片一開始,伯里斯說明,因為一般人都用很高的價值來看待藝術品,所以他將把售價10歐元(約338元台幣)的IKEA印刷畫擺進荷蘭阿納姆博物館(Museum Arnhem)內,讓大家試著分辨百元畫和百萬名畫的差別。

伯里斯站在IKEA印刷畫前,引導參觀民眾一起欣賞,結果幾乎所有人都對這幅畫讚譽有加,還頭頭是道的評論起來,驚歎它的高藝術成分和畫家的熱誠。伯里斯要大家進行估價,每個人都開價超過千萬元台幣,有人還說“如果它只賣250萬歐元(約8452萬元台幣),我會買。”

最後伯里斯揭露這幅超棒的畫來自IKEA,民眾不是放聲大笑,就是尷尬快閃。看來一項藝術品的價值高低,可能要視其擺設的環境而定。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50320/-1664-3658259/1.html?cf=news-indexWeibodaily

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蘇格蘭一日遊



遊蘇格蘭,怎可以少得蘇格蘭熊。



羊。



很多的羊。



五星型的堡壘。這個角度看不到五星型,要由高空看才看到。











波平如鏡的湖。





三月還有雪。



登上三千五呎的纜車。



三千五百呎看下來。



回程。



又見這堡壘。

2015年3月12日星期四

現實世界

成日都聽到有人講,錢唔係最重要,人生中有其他的東西更加重要。有錢都唔係咩都做得到,錢不能夠買到真愛,不能夠買到朋友,不能買到親情,不能夠買到健康.............

記得上年,在 Facebook 上就曾經有人這樣留言:

"人有錢,買得起車,買得起樓,又唔洗同人爭野,邊會care人地諗咩?有錢佬眼入面好多時得錢字,但又忽略佐人生入面其他重有好多其他野。可能會你話你都傻既,有錢想做咩都得啦,梗係顧掂自己先啦,咁你又同眼中只擔心股市升跌既師奶無咩分別。At least, I will care other ppl, but not just myself. 

如果你只係諗住經濟好,而你又對一個地方慢慢變得唔熟悉都無所謂,其實你依類人去到邊都無所謂。搵到錢咪得囉。"

https://www.facebook.com/90sdairy/photos/a.600743329967051.1073741829.598736490167735/774667105908005/?type=1&theater

唔知係咪學黃子華所講,真心說話用外語講會特別真心,所以呢位仁兄用左英語來講呢?!每次睇返呢幾句的時候,特別感覺到這位仁兄的真心。呢番說話聽起來確實幾有道理,一幅視錢財如粪土的風高亮節,清高得很呢,實在叫人敬佩。相對起來講,小弟我又真係好似滿身銅臭,成日開口埋口都只係識講錢,講回報,講樓價,講股價,講息率。甚至連我都開始質疑自己,我同班日日對住股票機的師奶係咪真係無分別。又或者,我是不是應該學這位仁兄一樣,學識 Care~ 多啲身邊人的看法,而唔係只顧及自己。

呢個問題,其實早在呢位仁兄之前,我都問過自己好多好多好多次,自己是否太過著重錢,而漠視了其他東西呢?

我當時回覆這位仁兄時,給了他這個答案:

"人生中確實不應只有錢,世上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錢絕對不是萬能。可惜的是,長大了,卻發現我們都生活在殘酷的金錢世界裡。甚麼東西都要錢。自己的生活用錢不在說,幫窮人追尋公義,特別是在法治的香港,要錢給律師費,極少的律師會真為公義而不收錢打官司;就連這次學生運動,物資也不是從天而降,而要有心人用真金白銀去買。如果連自己都未能顧好,又何來顧及其他人,沒有能力一切也只是空話。"

其實我一直都想再講多少少。

我唔知道有錢人眼裡係咪只有錢,我亦都唔知道他們的人生為左錢而失去了甚麼。不過,我只知道的是,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很現實的世界。為了一些東西,當然會放棄了一些東西。不只是有錢人,個個都是這樣。個個都要接受這樣的大自然規則。

有錢人為了錢,可能真係會為左錢而忽略了人生的很多東西。不過無錢人又何嘗不是為了錢,而放棄了人生的很多東西,包括所謂的 "care" 其他人。君不見多少人,每日朝八晚十一,每日營營役役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每個月出的那份糧。他們又何嘗不是失去了同親友共聚的時光,何嘗不是放棄了人生的其他東西。

你可能會話人有錢,就唔會理價其他人的想法。這個我不知道,我都未算係有錢,我身邊亦無幾個有錢人。不過調番轉頭諗,無錢人是否就會比有錢人更加懂得照顧其他人的想法呢?這個從我的身邊的人來看又未必,我看到的反而是更加多的是自私自利,更多想著自己的利益。

古人有一句說話,我覺得講得幾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己都顧唔掂自己,如何去顧及家人;連照顧屋企的能力都沒有,又何以見得有能力去協助國家;不能夠幫助國家,又何以為天下帶來朗朗乾坤,為其他人帶來一個更好的世界。

所以呢位仁兄其實講得無錯,我真係會講梗係要顧掂自己先啦。只有顧掂自己,先不做社會的負累,先可以顧及其他人。未顧掂自己,又何以有能力去照顧其他人。我就寧願我搵多啲錢,為我身邊的人帶來安泰的生活,都總好過全家訓街;先令自己有能力為我喜歡的人帶來溫飽,都好過佢同我一齊靠愛情飲水飽。

其實,班師奶睇股票買股票,無非都係想賺多少少,為左屋企晚餐的時候可以加多味菜,等屋企人食得開心啲。咁樣難道又唔算係為其他人著想?唔通下下要講拯救小店保留回憶,留住昔日時光,叫著要一個香港人的香港,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先叫做識得為人著想?

講番呢位仁兄的最後一句,其實佢都講得幾啱。我承應我就係依類人,真係去到邊都無所謂,最緊要係搵到食。返到以前祖父母的年代,他們又何嘗不是為了搵食,為了能夠過些安定的生活,而離開了他們熟悉的家鄉,走難來當時較為安定的香港。香港除了新界的那五大原居民之外,基本上個個人的祖輩都做過這樣的決定,難道他們依類人就有問題?

能夠留住熟悉的地方當然係好,不過當生計都成問題了,再熟悉的地方留著又有何用呢?總不能夠將這份熟悉當飯食吧。當然你或者會話,現在香港好差咩,下下都生計,溫飽,有無飯食?咁做人又不能夠只看今朝嘛,還要看著未來嘛。今朝雖好,但難保香港他朝不會衰退。你話係唔係?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

又一次出動

原來都已經有一排無更新買樓投資的近況。

經過上年的休養生息,儲了些子彈。過了新年的淡季,踏入春天,樓市開始回暖,市場上的放盤亦開始增多。所以又係開始睇樓的時間,看看有沒有荀盤,可以為物業組合增添一員。

看左個幾月,目前的市況,貴價樓的銷情明顯受到油價下跌,油公司減人手減人工的影響。貴價的放盤多左,但銷情卻不甚理想。以往一個月內就會賣出的單位,過了一兩個月都無賣得出的跡象。不過,細價樓/荀盤卻是繼續延續上幾年爭崩頭,樓價繼續上升。

今年以來,看過幾間不錯的樓盤。看樓的一日已經有十幾二十組人去睇。不用一個星期已經在市場上消失。託律師出價,試試水溫,結果往往出價排中間,甚至更後。據律師收的風,成交價往往是標價的十幾,甚至二十個巴仙以上,十分誇張。對比起來,我的試水價只是 5% 左右,明顯相對失色。

現在只好靜待荀盤的出現,然後在荀盤出現的時候,快快手買入。

雖說要快快手買入,不過都唔容易買到。細價樓被人搶起,估價常常追不到市價。就以之前看過的一間為例,估價十二萬五千,但最後成交價差不多是十五萬鎊。銀行只以估價來借錢,換言之,多出來的二萬幾鎊,要真金白銀來出來。大拿拿都幾十萬港紙,話多唔多,話少唔少,但拿不出來就是拿不出來。這就令到往後買樓的難度增加了很多,需要的子彈也多了很多。

幸好早兩年真的快快手入了目前的四層樓,也算是受惠到這幾年樓市的上升。子彈應該可以從它們的身上打主意。雖然樓二按唔到,不過都仲有三間可以做到按揭。新年前在 Facebook 上就分享過,一間跟樓三同一條街同一間隔的單位,裝修也是差不多。這兩年間的估值,由兩年前十萬鎊有找。到今時今日,估價都已經要十三萬鎊以上,最後成交價更差不多成十四萬鎊。我想樓三現在的價錢也是差不多吧。

樓三樓四的罰息期今年年中年尾到期,樓一的就在上年已經過左。保守估算,將它們再按套現,至少都套到幾萬鎊。跟樓按經紀談過,他說要再按這幾層樓來套現,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他建議我先買左樓5,之後先再搞套現的事情。因為每次申請按揭,銀行在查信貸紀錄的時候都會影響到個紀錄。同一時間搞幾單按揭,對信貸紀錄影響不少。為免影響到買樓5,最好是先搞掂樓5。

所以現在只好靜靜等樓5的出現了。

-----------------------------

有網友說,之前博客的圖片看不到了。我在此就重貼樓三的相片吧。幾間樓中,最喜歡樓三的客廳。







2015年3月6日星期五

以利是錢教小朋友理財

昨日是正月十五,對小朋友來說,相信最過癮的莫過於是拆利是。

當仲係小朋友的時候,老媽子也會跟傳統,要在十五先可以拆新年逗到的利是。不過現在呢,收到利是之後,轉個頭就拆左了。一來在英國收得少,得幾封,不會有好像之前幾十封利是一次過拆咁過癮,二來過左初三已經無人會派利是,唔似在香港,整個新年初一至十五都可以收到利是,落街搭電梯都可以收到鄰居的利是,所以更加無謂等到十五先拆。

見到網上很多人都教路如何透過儲起小朋友的利是錢,為小朋友的未來儲起一筆錢,又或者利用這筆利是錢去培養小朋友的理財技能。老實說,我很羨慕你們從小為小朋友儲起利是錢,讓他們將來有筆錢,我老媽就從來無這樣做過,細個的時候利是錢從來都未真正到過我手。

如果各位有睇到我的[股票,我細細個就買始買]系列,我第一次可以自由分配利是錢要由中一才開始,從那之後,利是錢都是用來買股票。而在中一之前全部的利是錢,都要被老媽子充公國庫。老媽子充公利是錢入國庫的理由是,新年期間佢派利是都派唔少錢,無佢派利是,做細的我都無利是收。大人派利是,細路仔收利是。除非是長輩,否則兩家人互派利是。對家的父母派給我們,老媽又封利是俾對家的細路仔,其實以兩個家庭來講都係個零和遊戲。所以除左阿嫲,阿爸同阿媽果封,其他的利是都要收入國庫,幫補佢的荷包咁話。不過阿嫲同阿爸阿媽三封利雖然唔洗收入國庫,但其實都要上繳入阿媽的荷包,美其名,儲住先,等遲下再用。遲到幾時?總之就遲下啦!結果,還是一分一毫都無入過袋。

雖然羨慕家長們咁早就為小朋友的理財技能籌謀,但又很坦白說,作為一個比家長們更接近童年,都仲算係小朋友的後生仔,我覺得家長們這樣做多少有些一廂情願。在小朋友的腦海中,通常都只係得玩,玩,玩。一個小朋友又點會同你咁好氣講理財,大人都唔係個個肯講。

現在回頭看,我反而覺得老媽子將所有利是錢撥歸國庫,比起幫我儲起一部份,又或者俾一部份來用,對我的理財發展更加有用。雖然初頭唔明白,都幾憎阿媽將辛辛苦苦逗的利是錢,一下子就全部被充公,只係得拆利是的一刻可以稍為接觸一下睇得唔用得的銀紙。

利是錢對一個小朋友來講真係好多的錢,特別是入世未深的細路。細路仔通常都唔洗點用錢,最多就係用來買零食,講緊都係兩三蚊。很少要用到過百蚊,過千蚊直情無機會,要用咁多錢的話,通常都係大人俾,幾時論到小朋友。換言之,逗利是得來的幾千蚊,甚至上萬蚊,對於一個細路仔來講,已經係好多好多好多的錢。

細路仔多數只有兩樣野要用錢,一係買玩具,一係買零食。完全由小朋友自決利是錢的用法,基本上同叫佢買晒做玩具零食無分別。佢唔會學到要珍惜用錢。好易會令佢地以為錢是從天而降,叫兩聲恭喜發財就有。所以完全由小朋友自決,對小朋友根本係有害無益。

儲起一部份又如何?回去個三封 "阿媽儲住先" 的利是,那裡都有千幾蚊。初初在新年之後見到想買的玩具,都會叫阿媽用住 "儲起" 的利是錢來買,但總是被阿媽話要儲多陣,所以都係買唔到。或者唔係個個父母會學我阿媽咁古惑,將筆名義為 "儲起" ,實質納入國庫。有些父母會真心為小朋友儲起,但既然係幫小朋友儲起未來用,我估都唔係儲一兩年咁簡單,而係打算儲到小朋友長大成人。但對於一個小朋友來說,實在很難明白這遍苦心。小朋友的目光幾時會有咁長遠,望到去大個的時候。現在很多大人都做唔到,更何況係小朋友。小朋友的很簡單邏輯,買唔到玩具既就係衰人,更何況筆錢係小朋友 "自己" 的。我當時只會恨我阿媽,點解明明係我的錢都唔可以買玩具。"筆錢要用在未來需要的時候",這些大道理見鬼去吧!我現在就很需要筆錢去買玩具!!

或者,將小朋友的利是錢真的儲起,然後讓他們遲下買玩具,會不會更好呢?這樣至少可以令他們學會儲蓄的重要性。呢個邏輯聽得好多,但我覺得咁同小朋友完全自決利是錢沒有甚麼分別。有幾多個小朋友會有耐性等一年半載,然後先去買玩具。用呢個方法,筆利是錢最多咪就係儲到下次去玩具反斗城的時間!

被阿媽無情的拒絕幾次之後,都知道咩事,知道筆錢其實都係上繳了國庫,一輩子都唔會再見到。深深明白到與利是錢無緣,即使利是錢對細個的我來說是幾咁多,其實都與我無關。反而這樣,我先更加珍惜每日一個幾毫的零用錢。遇到想買的玩具,會慢慢去將零用錢儲起。識得去衡量買甚麼東西,我究竟係要日日買零食,還是到月尾買高達模型。可以說,最基本的理財功夫,就在這個時候打下。所以我現在覺得,阿媽當年將所有的利是錢收歸國庫,其實都係唔錯的做法。

當然,跟大家分享,只係供大家作個參考。看看我老媽子的做法,同呢個做法對一個小朋友往後發展的影響。小朋友的時候或者唔明白,但到現在明白了。學我阿媽所講,養大一個細路你估唔洗錢呀。那些新年錢,其實老媽子一早就已經還清了,而且還要連本帶利還多了很多倍呢!最重要的係,一家人其實真係無得計較咁多。



2015年3月4日星期三

新一代租世代

樓價越來越高,人工又唔見有起色,今日新聞先講,大學生起薪點只有 1.1 萬至 1.2 萬。15 至 24 歲的年輕人平均月薪只有八千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已經很難上車。上星期政府推出辣招,就令到上車變得更加無可能。

大專生起薪8千 有人竟叫1.6萬

八九十後想買樓真係無可能。

最基本的九成按上車的樓盤,先要儲幾十萬。儲到了,壓力測試收緊了,對收入要求更加高。這樣才是最難,首期可以自己儲,可以向親友屋企借,幾十萬話多其實又唔係好多。但收入這關就難了。要短時間內大幅增加收入,談何容易。

即使收入過到了,九成上車。可以做到九成的上車盤,現在全世界都爭住要,特別是一班盲目為買樓而買樓的用家。很多人都以為投資者炒高價,但其實用家比投資者買樓更瘋狂。投資者買樓會計數,計唔掂數,他們唔會夾硬為買而買,出不合理的價去買樓。但用家好多時只要負擔得多,覺得一定要上車,於是就不計價夾硬為上車而上車,變相令到上車盤更加少,亦令到上車盤越來越貴。剩低的,一係樓齡高,一係極細間。如果唔想樓齡高,或者成間劏房咁細,樓價又會過,首期就唔再係幾十,而係百萬級起跳。做唔到九成按的樓,首期係問題,收入亦都是問題,最後又係買唔到。

八九十後買唔起樓,整代人都要逼住租樓住。

對於已經有樓的業主來說,這是相當不錯。有一整代人去租樓,租金水平自然穩定,而且不愁無人租。除非是經濟出了些大問題,大量的減薪,大量的裁員,否則做業主的收租都收到手軟。做租客的,面對一整代人去租樓,租住需求強勁,租金更有上升的誘因。租金越高,就更加儲不到錢。儲不到錢就更加買不起樓。惡性循環之下,新世代更加唔洗諗買樓。這個情況不只有香港,英國也是這樣。零三年,二十五至三十四歲的人入面,有五成九有層樓。到一四年,得番三成九人買到層樓,差不多一半的人要租樓住。

新世代要買到樓真係越來越難,主流的睇法事實都是這樣,聽完難免很晦氣,很沮喪吧!

不過,不過,我不覺得要為此而感到晦氣。沮喪晦氣有甚麼用呢?發晦氣是沒有用的,無論你幾憎政府,幾憎社會的不公平,幾憎恨生於這個時代,都不會改變到甚麼。沮喪也幫助不到現時的處境。

在這種情況下要脫離做租世代,就更應該要準備好自己,學會理財是其中之一。發晦氣是沒有用的!

身邊的朋友,十有八九都話想買樓,但很多連資產負債的概念都未搞得清楚。他們入市的話是件很危險的事。買樓本身就是一種很高槓桿的投資活動,一借就往往要借幾百萬,當中涉及的風險絕對不少,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償還能力,加息的影響等等。

盲摸摸,不知就里就借入幾百萬債來買樓,風險可以很高。雖然無錯,全付可以減低風險,不過現在連首期都唔夠,講咩全付呢。講要全付買樓,豈不是痴人說夢。更何況,買樓可愛的地方,就是可以跟銀行借錢。不好好利用這優勢,也是說不通。

想買樓,起碼都應該認識金錢債務的運作吧!然後去學會如何善用資金,利用資金去增加儲蓄的能力。

現在的樓價無錯是很貴,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樓價大趨勢都是一直向上。不過不要忘記了,樓價可不會一輩子向上,中間是會有波動。過去的十幾二十年,即使在香港入市的機會還是有不少,沙士,金融海潚。未來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機會。今日買唔到,真的不等於明日買唔到。

今天做好理財,不一定只是為了今天,也可以是為了明天。當機會明天出現的時候,利用現今儲備的力量,去好好把握機會。今天甚麼也不準備,明天機會來時也是捉不到機會。

再深入看,理財其實也不是只有儲錢買樓那麼簡單,更多的是關於如何靈活運用手上的資金,令到生活更加好。

共勉之!!






2015年3月2日星期一

買不買樓好?

上個星期,政府對樓市又再出招,收緊按揭成數。在香港,想上車的更難上車,想買多層的更難買多層。在新辣招之下,首次置業的人雖然還可以做九成按,但條件就更加嚴格,對收入的要求更加高。換言之,新一代想在現在上車基本上是遙遙無期。他們人工本來已經唔高。人工低,不單令儲首期的路途變得艱難。即使有首期,亦難符合到收入要求

過去的兩三年,更加升到一般小市民負擔不起的地步。還可以供首次置業人仕做到九成按揭,幾十萬首期的上車盤已經買少見少,即使有,面積都是只有幾百呎的小單位,樓齡亦高。想住好少少,面積大一點的,已經做不到九成,首期動輒就要百幾二百萬。

不過即使如此,相信亦會有不少人夾硬為上車而上車,無他,香港人對於買磚頭已經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痴迷,堅信買樓一定賺,有買貴就無買錯。

我一直覺得買不買樓,用來出租也好,用來自住也好,兩者背後的道理都沒有太大的分別,都是投資的一種。自住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都只不過是買層樓,然後租給自己住。自己同時擔當租客同業主的角色。

兩者最大的分別其實只在於槓桿的效果。買樓同其他資產相比,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做到槓桿,借到錢,能夠以小控大,用一蚊控制幾倍的資產,令到回報放大。自住樓的好處是,通常槓桿的比率較大,息率也較優惠,所以令到槓桿效果更為顯著。所以買自住樓比買收租樓更加花算,更加吸引。

講到尾,買樓都是投資,最關鍵的都是計好盤數,看看背後的回報。如果盤數計唔掂,那很簡單,不應該去買樓,而不是繼續夾硬去買一些回報不合理的東西。現在買樓的成本這麼高,不單是現金成本,還包括有機會成本。如果有一二百萬,計過數後,投資在其他資產上,回報如果更高的話,那是否真的值得為買樓而買樓呢?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日買唔到不等於以後都買不到。樓價,買樓的環境是會變化的,我們後生的,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時間,可以坐看這些變化,何必急於一時,夾硬為上車而上車呢。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