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星期一

股票,我細細個就開始買了 (十二)

接上回,雖知買高息優質股是好,但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知道要買高息優質股是一回事,實際去買又是另一回事。

問題在於如何選擇 "高息優質股",如何判斷一支股票是高息優質股呢?

高息股很好,因為它們能夠平穩地提供資金,以戰養戰。最基本是讓投資者不用售股票之下,享受到公司的盈利。再進一步,積累這些股息,在需要的時候再投資。

市場上高息股有很多,但如何知道它們高息的同時亦優質呢?

不過無數的例子亦證明,高息不等於優質,高息股很可能是一個陷阱。求其舉幾個例子,波司登,Soho 中國等等等等。。。。這些股票的股息雖高,但股價的表現一直都不理想。投資者賺了股息,但還是要蝕價。

作為一個普通,業餘的投資者要如何避免投資這些高息,但不優質的股票呢?

對公司進行詳細的研究,固然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但首先是散戶有這樣的能力去分析一間公司。這種能力卻不是個個散戶都能擁有。

再加上,正如在 <將自己當成是公司的老闆> 在指出,作為散戶,資訊非常缺少。即使以仔細地去研究年報,對於公司的真實情況還是知道得很少。更何況年報已經是過往的資料,在讀年報之時,公司的情況有可能已經轉變了。

要知道一間公司是否優質真的不容易!

同時,換個角度,優質股有時候又不一定是高息股。比如說,騰訊,煤氣等。相信沒有人會質疑它們的質素,但它們都不是高息股。如果只是偏好高息股,那就很容易錯失買入這些優質股的機會。

再說,人不是機械人,每個投資者都有主觀的看法。好聽是主觀,換個說法其實就是盲點和偏見。投資者是很難完全客觀地去評價一支股票。還有每個人所知的都不一樣,這會加劇這種的偏見。

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十分之保守的。我喜歡的生意是穩穩定定,今年可以大約知道明年賺多少錢的那種公司。所以地產及公用都是我所喜歡的類型。但這種的喜好,卻限制了我對於很多公司的觀感。零售,對於我來說,也是高風險,因為今年不知道明年的潮流,今年的客人不一定也是下年的客人。在這種心態下,更惶論去想科技公司。

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後,再讀了很多的文章後,我才發現,對付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化繁為簡。

不買個股,買整個市場。

既然要花很多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夠打勝市場,甚至會比市場更差。何不跟隨市場,只要跟隨到市場,其實已經可以打敗到很多的投資者。

買市場的意思就是買入 ETF。在香港較大的 ETF 就是盈富基金。

風險上,買入 ETF,個股的風險可以因為 ETF 分散投資很多的股票而得以降低至只剩下市場風險。(又拋拋書包,這是金融課的基本 Risk diversification)

在選擇公司上,投資 ETF 可以做到更客觀。以指數的標準去不停地汰弱留強。雖然未必可以在優質企業的初期收歸旗下,但還是可以得到企業成熟時的利益;在企業衰退的時候,也未可能即時淘汰,但終歸還是會將差的企業踢走。這樣可以保持組合內,大部份公司都是優質成熟的公司。

在發現這點後,我現在在股票上的投資,是傾向買入 ETF,再以房地產基金為助。個股雖然也有買些少,但也只是小注試試個人的眼光而已。

簡單地去投資 ETF,已經可以跑贏比起大部份的投資人。當中賺到的更不只是回報,其實還有所花的時間。簡簡單單買入 ETF,你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研究個股。你可以把這些時間投放在更有意思的地方,過更有意思的生活。這不就正是投資的原意嗎?!

兜兜轉轉,原來投資股票這麼簡單。


27 則留言:

  1. 我都計劃未來將最少一半的股票投資轉做ETF,其他個股就當考考自己眼光。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佔比少一點,四成左右,三成 Reit。其他的就買自己喜歡的股票。

      刪除
  2. 非常認同blog主的想法,這的確是絕大部份散戶應採用的策略。

    另外亦看得出blog主是在自己的獨立思考下得出此結論,而非只跟隨某某大師的言論。我們作為散戶,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的確很珍貴,亦相信能為blog主帶來不錯的投資成績。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都係跟其他人的口水尾。看了各位高手(當然包括流星兄)的文章,再吸取合適自己的地方。

      刪除
  3. 十分同意Ricky兄的分析。
    深感自己的限制,了解一間公司的慧根不足,現時自己都是每月定額買入盈富。另外的資金,就等盈富也超賣時,分段買入,再等下一個賣出的機會。雖然都是做Trade,但比起買賣個股,心態上真的睡得著覺。

    至於其他個股,只用10份之一資金小注怡情。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投資最基本的其實都係要求個安心,食得安,訓得穩。買左一間公司,日日都要擔驚受怕,驚老闆失聯,驚公司被人查,驚被渾水追擊,驚被政府罰款等等。。。那賺了錢都唔夠買定驚散。

      刪除
  4. 基金可能比個人更Insider, 作為投資計劃的一部分都有好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亦是承認自己的無知。既然無知,就一於買晒成個市場,相信市場長期會向上,即使有一兩間公司失準,也有其他公司補數。

      刪除
  5. 認同blog主見解,散戶就算花大量時間及精力都好難看透一間公司情況. 若不然, 巴菲特都教老婆在他過身後投資遺產入面嗰舊cash,10%買短期國債,剩番90%就買啲收費平嘅標普500指數基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巴老的智慧絕對值得我們參考。我都係執巴老口水尾。

      刪除
  6. 呵。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池兄的中文功力實在太深厚,恕我中文水平不高,不太理解前半句。 :p

      倒是後半句,我覺得今天認為正確的,又可能又是明天的非。今日講的,有可能明天又有新的見解,投資就是不斷地思考的過程。

      刪除
    2. 呀,不好意思,書包拋得太快了。呢兩句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即係話,知道過去亂買股,後悔已經冇用啦,不過唔駛怕,將來仲可以追得返,其實之前損失都唔係好多,只要依家買樓買ETF,而唔係好似以前咁亂買股就搞掂。

      刪除
    3. 哈哈,池兄不要不好意思,係我中文差姐 :p 又學到野了,多謝池兄賜教。:)

      用經濟學的說話,就是之前的都係 sunk cost,唔洗再諗,做好現在才重要。哈哈,又一古人都識現代經濟的例子。

      刪除
    4. 噢,又不好意思,池某解釋得太輕挑了,陶淵明應該唔識現代經濟。他原意說的是官場,不是市場。

      刪除
    5. 哈哈,陶淵明當然不會懂得現代經濟。但我的意思是,當中的道理和經濟學也略有相通之處。就像池兄之前 time and timing 文章中引用歷史故事來解釋一樣。當中的朱氏也應該不懂買投資,呵呵。

      刪除
  7. 我也希望為組合加入一些reit,但香港現有的大多都是集中於數間重要資產,分散性不夠大,外國掛牌的又不熟悉,所以觀望左好耐都無出手。

    Ricky的reit系列參考價值幾高,幾時有興趣再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香港大多的 reit 質素很好,特別係大的果幾隻。雖然有幾間都只集中在幾項資產,好似2778,無記錯得幾項物業。但其他的還是很不錯。而且業務集中業務在收租之上,而不太會參與發展。(823 也只是得九龍東那發展項目,佔比不大)這令到投資者可以更易評估 reit 的收益。

      相反,外國的,我以英國的為例,很多都有參與大量的發展項目,甚至會好似發展商咁起樓來賣。金融海嘯期間,基本上間間都中晒招。發展項目全部都錄得大額虧損。British land (第二大的 reit)當年仲搞到要賤賣倫敦市中心的物業俾 blackrock。加上這幾年英美股市尚算暢旺,英美 reit 一啲都唔平,PB 差唔多有一倍,甚至以上。

      哇,我個 REIT 系列寫左好耐,估唔到仲有人記得。現在睇番都覺得當時寫得太簡單,根本難登大雅之堂。現在要寫,係咁多位高手面前班門弄斧實在有壓力。應該不會再寫這類分析性文章了。大家吹吹水就無所謂。

      刪除
    2. 香港大部份reit也是發展商分拆出來,直接向阿媽買應該容易過自己起(當然這又會產生其他問題)。

      寫自己鍾意寫的題材吧,無壓力的

      刪除
    3. 領匯真的是當中最好的 reit,可惜是好野唔平賣,只好等下。

      刪除
  8. 很難説, 就算投資ETF於整個市場, 亦需要不斷review市場的投資價值
    例如十年前熱賣的BRIC, 十年後的今天已今非昔比, 甚至基金也要關門大吉
    所以投資要不斷學習, 吸收新的資訊, 不要與市場脫軌
    十年前合適的投資對象(個股又好, 市場又好), 今天未必適合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當然,投資 ETF 不等於完全沒有風險(還有市場風險),所以還是要不斷去評估市場的價值。文中想帶出的是買 ETF 的風險,還是會低過購買個別公司。散戶投資個別公司的風險很高,買 etf 才符合散戶的優勢。因為基金不可能像散戶般長期擁有市場。

      BRIC也是個很好的例子,購買市場雖好,但也需要在合適的時間。當市場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二三十倍,再去買這樣的市場已經不太理智。

      購買 etf 同時也是對一個市場未來的估算。如果認為該市場未來向好,才應投資在那市場。絕對不是說任何的市場也值得投資。

      刪除
  9. 想法十分對, 經常強調預測公司利潤去估值的人, 最大問題就是他們自己根本不能成功預測公司利潤. 散戶要做的, 是要降低風險, 不是堅持什麼理想投資法, 然後再把投資時間無限延長去証明自己是對的.

    只能敬佩你在這年齡, 思考可這樣清浙.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能否認如果能夠成功預測公司利潤的人,他們能夠從這樣的成功預測中獲取豐厚的利潤。但正如 joseph 兄你說,關鍵是要 "成功"預測,不成功就不能獲利了。遺憾的是,大多數的散戶都沒有可能有這樣的能力和資訊去讓他們判斷。所以最好還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用看似最愚蠢的方法,漁翁撒網式間間都去買(買下市場),來減低風險。

      我都是執前輩的口水尾 :p

      刪除
    2. 或許「他們」並不是在預測公司盈利,而是在找出「可預測盈利的公司」,並在價格大幅度偏離價值時買入??Don't predict earnings, but find companies with predictable earnings.

      刪除
    3. 匿名兄說法也不錯, 這原則也是小弟選股因素之一. 但呢類'相對容易預測利潤的公司'多數都好悶, 冇消息炒作, 財演或報紙唔會提, 所以散戶要做大量功課自己去選股. 需時很多. 沒有時間既話, 買指數基金就ok.

      刪除
    4. 我認為是兩者都有 "預測" 的存在。前者直接預測盈利,後者是 "預測" 一間可預測盈利的公司,都係要靠大量的資訊才能判斷是否一間可預測盈利的公司,也就是 joseph兄所說的做功課。對投資者來說,兩者上,那資訊的不平衡還是存在。當有這種資訊不平衡,難免就會有文中所說的主觀和偏見的存在。

      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