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星期一

買樓還是買收租股

上個星期和價值兄談起買樓收租同買收租股的分別。(可以睇番<兩種回報>中的留言,或者價值兄的整輯版 http://visimon.blogspot.co.uk/2015/08/27815.html)

在跟價值兄討論完後,再想了想這個問題,有些少的補充及擇錄討論過程中的一些要點。

買收租股同自己買樓同樣是投資房地產,各有好壞。

兩者皆有槓桿涉及在內,不同的是一個是直接向銀行借貸,一個是以公司名義借貸。

買收租股,好處是可以參與投資平常人難以買得到既優質又分散的房地產組合,如投資希慎可以買到希慎廣場,投資新地可以買到 IFC 和 ICC,領匯(叫慣左)可以買到一系列的屋邨商場。同時間,這些地產組合擁有專業團隊管理。作為投資者的,基本上可以奀奀腳收錢。但壞處是沒有管理權,沒權決定槓桿比例,派息比率,公司政策等等。

在和價值兄的討論當中,我們談到派息政策及收租股折讓的問題。我在當中沒有好好表達到我的意思。現在嘗試再補充一下我的想法。

收租股普遍有折讓,以我們談到的希慎為例,市帳率是 0.5。即使是說,在市場上可以用 $0.5 買到希慎 $1 的資產。這絕對是買收租股的吸引之處,可以用 $0.5 換到 $1 。不過問題是公司的派息政策不是投資者可以控制。對投資者來說,最理想的應該是公司把賺到的都拿來派息。那投資者就可以把派息,再在市場上用 $0.5 換 $1,買入更多公司的權益。不過出於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需要,管理層一般都不會這樣做,而是會把部份盈利留在公司。在這個情況下,留在公司的盈利只是 $1 換 $1。對於投資者來說,應該是沒有那麼著數。這裡存在投資者與管理層的矛盾,好的公司是那些可以在中間取得平衡的公司。既可保留資金發展,也讓股東可以分享公司的成
果。

想到這點,REIT 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派息政策有一定的限制。投資者可以自由分配得到的派息,是自己用,還是用來增持更多公司的股票。大型的 REIT 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槓桿能力及剩下來的資金來適度發展。

買收租股,若投資者是希望公司的價值能夠得到體現,這也會很視乎管理層的決定。像長實般大重組,領匯賣商場,太古賣又一城,這些都未必是一時三刻會做。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價值長期被低估。市場改變公司的估值就是另一回事。

自己買樓,好處同壞處基本上同收租股相反。好處是可以自行決定一切事務,賺得一蚊就袋一蚊。自己鐘意買邊就買邊。可以視乎自己的狀況而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策略。壞處是投資的物業未必是優質一線。如果剛開始,物業組合還是很少,會分散不到風險。當中的風險有物業風險,租務風險等。還有就是擁有管理權所帶來的雜務。必需要付出勞力才能夠得到回報。

兩者之間,並沒有哪個最好,哪個較差。投資者的選擇要視乎投資者自己的情況。例如,如果是嫌麻煩的,想簡單方便的,選擇買收租股,有現成的物業組合及專業團隊。相反,如果想操控組合更有管理權,那就應自己建立一個物業組合。

說到最後,兩者其實都是殊途同歸,本質還是差不多,最重要的還是看它們背後的資產,也就是它們所擁有的房地產。這些想法其實在之前的文章都有說過。

可以參考:

談選擇股樓
http://creating-cashflow.blogspot.co.uk/2014/08/blog-post_9.html

買樓好,還是買股好?
http://creating-cashflow.blogspot.co.uk/2014/11/blog-post.html


2015年8月28日星期五

小樹初長成

一直以來我都把投資看成一個種樹的過程。

經過了幾年的栽培,隨著第五間的出租,這個種植的過程,又來到了新的一個階段。

數年前,買下第一間物業是撒下了種子。在這數年間看著這種子發芽成長。投放了很多的心力去灌溉及施肥照顧這棵幼苖。到今天,非常高興這棵幼苖又來到了另一個階段,變成為了一棵小樹。

這棵小樹開始有一定的規模,可以獨立起來,靠自己每年繼續穩定地成長。以後即使不再為它提供養份,它還可以繼續發展。假設不再往這些收租物業方面投資,這些收租物業所產出的租金能夠支付它們的所有開支。甚至完全不理會它們,把它們交託給經紀管理,它們的收入也足夠應付管理費有餘。同時間由於有一定的規模,管理費會比較擁有一兩間便宜。在扣除支出後的餘額,積累一兩年也足夠的首期去買入新的物業。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連按揭方面,假若失去了工作,租金收入也足夠的大去申請按揭。工作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甚至可以說連 "我" 在栽種這棵樹的重要性也減少了。

當然讓它完全自給自足只是如果。在這個時候行使這個選擇,未必是最理想。這棵小樹還是很脆弱,有甚麼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到它的生存。所以在未來可見的日子裡,我還是需要繼續去照顧它,為它施肥灌溉,加快它的成長速度,讓它更加強壯。也要清除未來有可能限制到它成長的因素。前兩天的文章中,HareT 兄所說到的稅務問題正是其中之一。

希望有一天能夠達到目標,把這幼苖栽種到一棵堅固的大樹,然後在這棵大樹下遮陰乘涼。


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

兩種回報

上兩篇的文章中,羅渣兄和我在討論計算物業回報的問題。

在計算從物業方面的收益時,我通常會計算兩個回報來評估物業的表現,分別是資產回報(ROA)和投資回報(ROI)。

第一項,資產回報,市場上一般計算物業回報的方法。在扣除支出後的租金除以物業的價格。例如租金是 $10,雜費是 $1,樓價是 $90,(10 - 1) / 90 = 10%。這物業的回報就是 10%。

在買賣物業時,我比較傾向以這個回報作決定,多過以用投資回報。因為這個回報才是反映出資產本身的回報。同時,資產回報相對也是比較穩定。

但當投資物業時很多時會涉及槓桿。好少人可以一下子拿一大筆錢出來買物業。一般人都要向銀行借錢來買入物業。而且如果買物業不用槓桿的話,那為何不買股票呢。買物業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用來做抵按,向銀行借入一筆優惠貸款。按揭貸款真的很優惠,有甚麼其他貸款,還款期可以有二三十年,而且利息還低過一般的私貸款。

由於借貸的條件,按揭成數和利息會有分別。在這個情況下,要比較哪個投資的回報較高,就要用投資回報。。再者,用投資回報,也可以知道本金在槓桿後的真正回報。投資回報的計算方法,租金減支出減借貸利息除以樓價。再用之前的例子,租金是 $10,雜費是 $1,樓價是 $90。現在做了六成槓桿,借了 $54,利息為 $2,本金 $36。(10 - 1 -2) / 36 = 19%。以這個計算方法回報是 19%。

雖然用這個回報計算,心理上看起來會更高興。誰不喜歡看到高回報呢。事實上,用投資回報也可以知道本金的實際運作程況。但我不太喜歡用這個回報率來決定投資,因為投資回報太易受借貸的條件所影響。投資回報的波幅要比資產回報大得多。高一點的利息,低一點的利息;高一點的槓桿,低一點的槓桿,都足夠扭曲了回報。按揭成數越高,投資回報會變得越大,如果是十成按揭的話,甚至會變成無限。在金融海嘯前,還有十成按揭的年代,有些投資者真的可以因此而取得無限回報。無限回報真的曾經有過。由此可見,以此回報來分析的話,不能夠反映到物業本身的價值,難以用來判斷資產實際的吸引度。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大跌之時

由五月中之後,港股就從一片狂熱變到一片愁雲慘霧。

今朝訓醒時,港股就大跌千多點。

身邊幾個剛在這段時間開始投資的朋友,第一次看到自己所買的股票大跌,心中極為困擾,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股票這樣上落一兩成,差不多就等於他們半個,甚至一個月的人工了。

我很清楚這種憂心的感覺。我記得剛投資時,我也是這樣。喜歡升市有錢賺,討厭跌市看到蝕錢。每次跌市都變得很緊張。不知道股市幾時回升,幾時可以賺回帳面上蝕了的錢。

為何會煩惱呢。多數是怕會繼續跌下去,希望現在賣股可以停止虧損,以後不用蝕下去。或者現在套現了,然後在底位再買。問題是現在止損,既不忍蝕了這麼多錢。又怕賣了之後股票就回升。

不過之後慢慢學到的是,擔心是沒有用的,根本就不用煩惱。

我也很怕蝕錢,所以用最簡單阿 Q 的想法去解決,當帳面蝕這麼多錢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捨得賣股。既然知道自己不會賣股,不會作出任何行動。股票會繼續擺係度,那為何要煩惱呢。再煩惱也不會改變到甚麼,實在無需自尋煩惱。

再進一步去想,當初為何要買這些股票呢。如果在一開始認為買入的價格是合理,所以被吸引到去買入這支股票。為何現在股價跌了,股票變得更便宜,價值的變化不大之下,反而會想去賣出股票。這是極不合理的事情。在這個情況下,股票變得更加吸引了,所以其實不應去想賣,應該是想去買才對。

之前在香港收到書商的稿費,澳門政府的派錢,以及林林總總的其他收入,又儲到了幾萬蚊。這筆資金一直都未用。今次趁大減價,又可以入市了。看到有些股票跌到幾年前的價錢,但幾年間的價值已經增長了不少。用幾年前的價錢,買入今時今日的價值,實在是抵到爛。

2015年8月21日星期五

第五間租出

放租兩個星期,終於都將第五間租出。

反應比想像中差。之前的幾間,一放租幾日內就會有極多人查詢。只有我揀客,而不是客揀我。條件不適合,就選第二個,不用慢慢商量。但今次這一間,放租一個星期都只是得小貓三兩隻。當中一兩個還在討價還價。幸好是第二個星期出現了現在的租客。不用太多的商討過程就決定租了。

租客是兩個讀商務的大學生。原先打算這麼近醫學院,應該會是醫科生來租。雖然都有醫科生查詢,但想不到會是租給讀其他科的大學生。由第五間行去大學本部都要二十分鐘。誰不知,現在的租客不介意每日行二十分鐘返大學。看來這個位置還是可以吸引到大學生。從今次的經驗來看,距離大學二十行鐘的路程範圍內,應該是學生市場的有較範圍。再遠一點的話,就沒有學生租了。

原先買這間的計劃是想試一試新的地區。買距離大學遠少少的地區,期望少一點競爭,不用買貴貨。但現在看來針對醫科生租客的計劃也未必行得通。事後反省,醫科生的數量始終不是大多數,大學生還是大學本部那邊比較多。反正都是想租學生市場,那當然是選擇多學生的比較有利。再說,即使是醫科生也需要常常往來大學本部,圖書館,校務處,運動場,會社,游泳池等等。他們的自由度得大,不一定要租近醫學院,租近本部也可。事實上,之前出租第四間的時候,收到醫科生的查詢比這間還要多。所以往後買樓,還是傾向近大學主校園較理想。

今次的租金是 £825。樓價 £127,000,計埋支出裝修傢私等等,洗左大約 £4000。唔計借貸槓桿的稅前回報 7.5% 左右。回報對比起其他幾間都要低,但還是合符心目中的要求。在現在這個環境,樓價都升了不少,要再找像其他幾間的高回報真的不容易。

最重要的現金流方面,每月還款因為只需還息,加上利息三厘八左右,每月還款三百左右。往後每月就可以從第五間而來的淨現金流有五百左右。這方面來說,還算很不錯。

完成了第五間之後,第三間的按揭也就快過罰息期,看看可以在它身上套現多少。之後就又可以開始為第六間做準備了。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

書局記

每年返香港,我都很喜歡去書局逛逛,看看有甚麼好書值得買,儲定一點精神食糧,慢慢在往後的一年在英國慢慢看。但今年逛書店感覺有些少不同,往時行書店看的都只是看別人所寫的書,但今年行書店除了別人的書,還有自己的書。上年本書發行的時候,已經回到英國了,所以我也是今年才見到本書在書店。

看到自己寫的書在書架上,感覺是怪怪的。第一次看到一本書是完全沒有意思拿來閱讀。有甚麼好看呢。一來自己都已經知道本書的內容,相信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比我更清楚當中的內容吧。二來還令我想起了寫書時候的痛苦回憶。寫書同寫博客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情。寫博客可以用口語,想寫甚麼就甚麼,吹水就吹水。但寫書就要用書面語,文鄒鄒來寫,這簡直是對我僅有的中文程度無盡的試煉。即使如此,在編輯的過程中,還是被編輯修改了不少才有最後的成品。在此還是要多謝編輯的努力,才把我這麼爛的中文改到見得下人。

好幾次行書店的時候,會特意走到財經類,隨手拿起些書來閱讀,同時也在觀察有沒有人拿起我的書,也看看這些人對本書的評價。真的希望這不會養成為一種習慣,不然以後每次行書店都分心,就沒有精神去找好書了。

有日吃完中午飯,行經大眾書局進去走走。看到有個阿叔在翻看本書。我就又隨手拿起一本書,在他的身邊裝作閱讀,其實就是在偷聽他對他夫人說關於本書的評價。阿叔看來也是個一目十行的人,一邊閱讀,一邊就跟他夫人說當中的重點。我實在有些佩服他的讀書速度,短短一陣子,就把本書很多的重點跟他的夫人分享。之後,他還看了看作者介紹,但他還是不發覺,其實個作者,姐係我,一早就在他們的身旁了。之後,阿叔又再看了一陣就放下了本書。

經過幾次的觀察後,我發現有不少人會像這個阿叔一樣,拿本書來揭一揭,讀一讀,倒是沒有太多人買。這個我也是明白的,閒來無事有幾多人會買本書,去研究買英國樓,應該不是太多。現在賣左一版,出到第二版已經是喜出望外。寫書還是賺賺零用錢,靠它來生活應該是不太可行,特別是這種比較專門的投資書。

不過,正如上年出書時所講,今次寫書只是為了豐富些人生經驗,金錢還是次要。


2015年8月16日星期日

理財之道 - 開源節流

最近多了些同年紀的網友問我關於理財的問題,如何開始理財。

你們的來郵實在有些令我意外。先多謝你們的抬舉,認為一個第一桶金要靠 "父幹" 的人的意見值得參考。老實說,連我自己也覺得,我自己說理財是欠缺一點說服力。不過你們既然來郵問到,不介意聽聽我的意見,我也不介意說說。你肯聽,我就肯講。

回到正題,關於理財。我認為天字第一號的理財之道,其實就不外乎是四個字,開源節流。

對,就是這麼簡單。

這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四個字,我認為就是最最最最基本的理財之道,而且也把所有理財上的課題包括在內。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理財上的東西,其實都離不開這四個字。不是嗎?!

投資也好,工作也好,學習也好,都是屬於開源;如何慳錢,哪裡有折扣等等,這些都是節流。先緊記及學會這四個字,比起一開始去學習這些細分的題目更重要。

中國人以水來形容錢財真的很貼切。理財的目標就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錢財,更"疊水"!

試將自己的財務狀況幻化成一個湖泊。湖裡面的水就是你的財產;湖的入水量就是你的收入;湖的出水量就是你的支出。

要湖水常滿,入水量一定要大過出水量。不然,出水量大過入水量,那終有一天湖裡的水會全部流走變得乾涸。要做到常滿,就要回到剛說到的理財之道,開源節流。一是增加水源,加大入水量。二是減少出水量,

要理財就應先從紀錄自己的入水量(收入)及出水量(支出)開始。先知道自己的兩方面的流量。如果出水比入水多,那就趕快調整。收入在一時三刻或者難以改變,那就先改變自己的支出,減少開支洗費。做到收入大於支出,代表著已經開始有盈餘,擁有的只會隨時間而變多。這已經是做好了理財的第一步。再往後,就是要繼續開發更多的水源,令入水量增加,及適度的調節出水量。

注意是調節,而不是調 "截"。很多人常誤會理財就等於不斷地去慳錢。但無論一個人怎樣去慳錢,他所慳到的只是一個有限數,不可能慳得多過他的收入。所以不要把重點過份集中在支出上。節流只是相對於入水量而去作調節。收入多的時候,自然可以把支出稍為增加;收入少的時候,就把支出減少。

理財是要 "開源節流" 不是 "節流開源",開源增加收入才是重點!

道理其實真的很易明白,但重要的還是踏出第一步。

共勉之!!



2015年8月11日星期二

租客見聞錄 - 麻煩的租客家長

話說,樓4的三位女租客,因為性格不合的問題,鬧反了。當中的一個租客在四月的時候已經憤然離去,剩下兩個租客繼續租至租約期滿。當我得知這件事後,我確實是頗為擔心,不知道她們究竟會不會欠租。始終兩個人承擔三個人的房租也不是容易的事。幸好到最後,她們還是定時交租至約滿。究竟在這段期間,是她們兩個承擔了第三個租客的租金,還是第三個租客繼續交租,但又不住在單位呢?要是後者的話,只可以說現代的學生真的很有錢,可以這樣租樓又不住進去。

兩個人無理由住三房單位。於是,這兩個租客就決定今年不再續租了。結果就是打亂了我打算一租租兩三年的計劃。樓4今年又要重新招租。

與往年一樣,樓4招租後的反應非常熱烈。招租第二日已經收到了十數個查詢。不出幾日已經有幾組人願意承租。

左揀右揀之下,選了三個看起來挺成熟的男二年級醫科生。貪他們讀醫有排讀,住得開心,隨時可以住幾年。

原本以為一切也是順順利利的,可以按平常一樣,簽了約就坐定定收錢。

誰知至到租客收樓的一天。

三個租客各自帶了他們的家長,其中一個還帶了弟弟和妹妹,一行十一個人浩浩蕩蕩來收鎖匙。加上我一個,一個七百呎的單位霎時之間有成十二個人。這幾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陣容。老實說,看到這麼多人,真的有點怯場。

接著,這一行十一個人就翻天覆地,地毯式檢查層樓,特別是租客們的三位媽媽,真的是每個細微的地方都不放過。我敢說,檢樓師同估價師也沒有他們看得那麼仔細。

不知道是否租客的媽媽們見我的年紀和他們的兒子差不多。當媽媽們把衣櫃搬開,發現到上手租客留下的胸圍,底褲。。。。。就開始不斷搖頭及媽媽上身。以一幅媽媽的口吻來投訴那裡不夠清潔,那裡不夠好,那裡還有塵等等等等。真正的三娘教子,有一刻,我真的以為是老媽在教訓我了。

我要承認的是,之前的女租客搬出之後,我只是略略了檢查同清潔了一番,但遠沒有去到每個位置都有清潔好。有些需要執漏地方我也沒有留意。在這方面,我確實是粗心大意疏忽了。但我可以肯定,層樓整體來說尚算乾淨企理,遠沒有她們說得那麼污糟邋遢。

除了清潔一項以外,媽媽的投訴還有很多很多。

其中最奇怪的是關於沙發的投訴。

有位媽媽反問我,租給三個人的單位,放張兩人沙發合適嗎?!

在經過一輪轟炸之後,有可能是心有不憤,事後想來應該可以處理得好一點。我無好氣的對她說,這將沙發一早已經在這裡了,不是簽了租約後才有。租約也寫得很清楚。你們的兒子也是來看過,覺得沒有問題才承租的!在這刻,我心中真的閃過一絲諗頭,既然這麼不滿意便拉倒吧。反正我不差租客,最多就是空置多一個星期來招租。

最後,幸好是她們的兒子出手打救了我。他們幫忙說,清潔方面,沒有問題,他們會處理。連他們自己都說,層樓其實不是那麼污糟。沙發方面,他們也沒有問題。不夠坐的時候,他們可以坐餐枱的椅子。至於其他較合理的要求,也包括一些我之前的疏忽,我也一一答應了執漏。這樣才能夠在這三個媽媽的訓話中脫身。

有趣的是,在之後上門執漏時,他們三人跟我抱歉說,他們也明白媽媽的某些投訴過份。明白我當時一定是不好受,請也是做人兒子的我體諒體諒。

不過,我肯定來自三位媽媽的挑戰往後還是會陸續有來。

曾經聽過有些人不敢去投資買樓的原因。他們說,怕遇到麻煩的租客,挑剔的租客,甚至是租霸。單單是因為這個理由,他們就不肯去投資了,甚至連想也不去想。

但我認為任何的投資都一定有風險,一定會有代價。難道就因為有風險而不去投資嗎?日常生活不也是充滿著風險嗎!有哪些事情是零風險,可以做到十全十美,能夠完全安全?你能夠百分百保證出街唔會一個招牌跌落來中 "頭獎"?!你能夠肯定搭車唔會撞車?!船頭驚鬼,船尾驚賊的話,就做不到任何的事情了。

在遇到問題是,應該是去理解問題所在,而不是去一味逃避。知道危險所在,知道最壞的情況,知道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再去判斷可不可以去承擔這些風險。

我是這樣想的,有挑戰就放馬過來吧。有挑戰才能有進步。今次從這些要求多多的家長身上,也算是上了寶貴的一課。學到甚麼是真正的檢查,真正的要求,往後我就不會那麼粗心大意,會更小心去檢查清潔好,才把單位交給租客。睇樓的時候,也應該有這種態度。

被投訴沙發不夠大。


2015年8月7日星期五

零成本,無限回報

常常聽到一個講法是,把投資資產的成本套現出來,又或者賺到投入的成本。剩下來的就是零成本,往後所賺的就是無限,因此可以安心地去繼續持有資產。

例如,買樓的時候,給了一百萬的按揭。之後樓價升了,加按了一百萬。成本和套現所得互相抵消,變成了所謂的零成本;股票升值了,套現一部份的股票,又或者從收到股息收回了成本。剩下來的股票就是所謂的 "零成本",之後收到的股息或者再套現都是 "無限回報"。

但這個說法其實是自欺欺人。以這種心態來投資最多只能夠給自己一個安心,不能真實地改善投資的回報。不是嗎?!

資產變成了所謂的 "零成本",往後無論任何正數回報,都會令到回報變成 "無限"。

舉個例子。

自欺欺人認為收回了成本,資產成了 "零成本"。

資產升值十蚊,回報是無限。
資產升值一蚊,回報是無限。
資產升值一毫,回報是無限。
資產升值一仙,回報也是無限!!

因為回報無論怎樣也是無限。"無限回報" 就是很好,所以繼續安心持有。即使回報只有一仙還會繼續持有。

但如果說持有的 "零成本" 資產,現在的價值是一百蚊。

資產升值十蚊,回報是10%。
資產升值一蚊,回報是1%。
資產升值一毫,回報是 0。1%。
資產升值一仙,回報是 0。01%。

只有 1%,0。1%,甚至0。01%回報的資產,真的還應該繼續持有嗎?

我認為投資的成本已是歷史,成本無論隔了多久還在。今日回收的 "成本",已經不是當初的成本。今日收回的 "成本",是往日投入的成本所種出來的果實才對。任何資產的回報應該是以現今的價值去計算,才能夠衡量值不值得買入資產,持有資產,或者是沾出資產。用往昔的成本去衡量是不理性的。

又例如,用今日的租值除以在幾十年前幾萬蚊買入的樓。回報當然高,每年可以有幾倍的利潤!但這是否代表可用這回報去決定買入今日值幾百萬的同一層樓呢?!道理其實一樣。

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 "無限回報"。

世界上也不見得有資產是可以不投資任何成本而出現。成本不只是是金錢,亦可以是時間,人力等等,所以也不存在有資產是 "零成本"。

無限回報,零成本,只是自欺欺人,給自己一個安心的說法。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第五間完成

今次的裝修比較趕,因為成交後的兩個星期就要返香港,原先的計劃是要在返香港前的兩個星期內把層樓完成得七七八八。在返港期間,讓朋友的親友來探望時暫住。之後由香港回來才放租出去。

收樓第一日就度呎買傢私,找師傅商量工作安排。。。。兩個星期完成一層樓,這樣趕急的代價是臨出發前一日,本應要執拾行李的時間,都用來在新屋裡砌傢私。雖然如此,但幸好還是是能夠按計劃完成。

返來之後,花了幾天再執頭執尾。終於都可以放租了。

第五間,最喜歡就是個客廳。廳裡掛的那幅威尼斯畫,是一次遇然經過二手店看到的。一看到就二話不說買了。配上深藍色的牆身真的是一絕,再加上射燈的照射,還真的有幾分在藝術館看畫的味道。這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部份。

不知有沒有人留意到,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射燈控。幾間屋都有射燈的原素,這間當然也不會例外。這間睇樓的時候已經決定了把客廳的兩盞燈改為射燈。我覺得屋裡裝射燈,令間屋的光線能夠更加多元化,看起來更加漂亮。至於射燈的缺點,太熱,在英國這樣常常陰陰涼涼的地方,就是不是太大的問題;耗電,反正屋又不是我住,電費也不是我給,這就不是我的問題了。再說了我還持有電力公司的股票,租客多付一點電費,我還間接受惠呢!環保人仕必定是很痛恨我這種人吧。但根據經驗,通常租客通常也真的不理,反正多出來的電費也不是很多。

說了這麼多,去相: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小朋友上理財課

今朝在 Youtube 睇到呢段片。



我都幾同意理財是要由小開始教的。人大個了,就變得主觀,很多事都先入為主。要再改變就會變得很難,也很難去再以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

且看片中旁白就知道,"這麼早就讓小朋友接觸投資,怕不怕鼓吹他們的賭博心態"

但為甚麼投資就等於賭博呢?

投資等於賭博,這是很多人對投資有的錯誤觀念。試過很多次,當要嘗試向不少這樣的人解釋投資的本質,或者引導他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投資時,他們根深柢固的思想都會很抗拒去接受,甚至去聆聽新的觀點。

如果是自小就培養投資的正確觀念,相信會容易得多。

不過小朋友理財是否要上堂先學到呢?特別是這些課堂通常都唔平,無幾千都要幾百蚊一堂。

我又覺得唔需要。計我話,要付這麼多錢上這些理財課,本身就是理財的反面例子吧。因為坊間要學理財的方法多不勝數,而講到小朋友學理財的最佳方法,則莫過於父母的身教。父母身教總不會向小朋友收錢吧!不給錢也可以做到的事,就不給錢。應使得使,這也是理財功夫中,重要的一式。

中國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理財觀念已經很好。以片中所講到的 SSID,Saving,Spending, Investing,Donating 為例。 SSID 之前聽都未聽過,但概念我們一早就知道了。我們中國人就有話是,積谷防饑,未雨綢繆,來叫我們好好儲蓄;買東西要物超所值,應使得使,教我們要善於消費;要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投資錢搵錢;要樂善好思,有能力就去幫助其他人。

這些概念根本一早就識了。只要好好去理解,再加上大人的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把這些概念好好地在小朋友的面前實踐出來。小朋友就好容易會跟隨大人,學習到這些觀念。我的理財觀的基礎,就是從跟老媽子在超市中精打細算,為了慳兩三蚊要走去第二間超市和無數被喝斥不能買的零食糖果中打造出來的。自覺我的理財觀,也不見得差過上堂學的理財觀。最起碼都夠洗夠用。

最後,給各位補充少少資料,片中提到英國將理財納入正規課程,蘇格蘭 5 歲就開始。蘇格蘭的,其實都只係一些活動週,或者活動日,而且都唔係每間學校都會做。至於正規的理財課是可以選擇科,同樣地唔係間間學校都有。根本是極少人會讀的一科。老實說,好人好姐,邊有人會化學物理英文數學等大科唔讀,走去讀理財。事實就是,英國沒有片中所說到的那麼重視理財教育。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