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2015年回顧

2015年最後一天,也是今年最後一篇文。

一年真係眨下眼就過,每年回顧的頭一句總是如此,雖然有些長氣,但事實卻是如此。特別是每年寫每年回顧的時候,又會重新看看往年的回顧同展望。一睇又會發覺,原來已經過左咁多年,寫這個博客都寫左幾年,回顧都已經寫左四篇,呢篇係第五篇。更糟糕的是,如果不是回看這年寫的文章,也真的不記得自己在這一年做過了甚麼。只有在回看文章時,才發現自己這年也做了不少事。

回顧今年,按計劃增購了兩間物業,樓5和6。

原先想油價下跌會影響到本地的經濟,進而影響到樓市。這樣就有機會可以執到荀盤。結果卻是雖有影響,但影響的只是中高檔的物業。我主力的低價物業市場,還是非常熾熱。今年要買荀盤還是非常之困難。

因為這個原因,在年中在心態上有些少的改變。從以往只買旬盤,買樓無寶不落,改為是符合心中回報的就去買。買樓5和6上,充份展露出這一點。兩間樓的回報都達到心中的水平,租金回報也有 7% 以上,所以就買了。

但現在回想,其實還是採用以往那種只買好東西的做法較好。兩間樓的帳面上雖然與其他的幾間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內在的價值方面還是有分別,沒有其他的幾間好。

投資的機會有很多,實在不需要急於一時,也不用限定自己要為了符合計劃,而去為買而買。當時不買這兩間,之後還是有很多不錯的機會。等待一下,或許會一樣有可以買到荀盤的機會。關鍵只在於耐性和希望。在買之前,再作一些詳細的思考,會更加好。快狠準,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有時候就是需要些耐性。如何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還是要好好的去鍛鍊。

不過,這些都只是可以改進的地方。能夠符合計劃,買多了兩間物業。增加了現金流,令到整個組合更加穩固,這還是今年值得高興的事情。

2015房地產組合現金流
 目前估價   每月收入   每月還款 
樓 1  £   120,000  £          900  £          247
樓 2  £     81,000  £          750   -  
樓 3  £   140,000  £          900  £          342
樓 4  £   167,700  £       1,500  £          500
樓 5  £   127,000  £          825  £          295
樓 6  £   135,000  £          800  £          229
 £       5,675  £       1,613

原來的組合越趨成熟 ,收益穩定。今年三層樓同時都要找新的租客。興幸很快就找到,而且都是非常好的租客。樓1的租客實在不得不讚,甚至主動承擔清潔的工作,完全不用擔心。之後上去巡樓,也把整間屋打理得井井有條。樓4租客的家長雖然在剛搬入時有些少麻煩(參見:麻煩的租客家長),但之後還是很不錯。待人以嚴,律己從寬的事情沒有發生。他們在保養層樓上,也是做得相當不錯,同樣是不用擔心。至於樓3,則是不過不失,還是不錯的租客。

財務上,重造了兩層樓(樓1同3)的按揭。由於這幾年間,樓價都升了不少,順勢就套現了一筆,作為買入新樓的資金。另外,由於財務狀況的改善,按揭也不再只限於一兩間銀行。可選擇的按揭計劃更加多,條件也更加優惠。新做的按揭全都改用了只還息不還本的那種。當中的想法可以參見(還息唔還本主要就是盡量繼續享受現有利息低的環境所帶來的優勢,集中力量在累積資本上。我相信只有擁有資本在自己的手中,未來才可以進可改,退可守。如果把資本完全綁縛在物業上,這會是更大風險的事情。

股票上,自從轉變了投資的方法,集中在 ETF和繼續持有優質的公司,花在股票上的時間就更加少。在自己覺得合適的價錢上就買入,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再說了,現在股票佔全部的投資很少部份,就更加不會花太多心意在這方面。不過這種對股票的不理會,在年中的時候,也付出了代價。完全錯過了股市在高位可以放售的機會。可以賺取幾年的股息收入,為何不賺。如果是因為判斷的錯誤,而沒有出售,那還是可以理解及得以原諒。但純粹因為玩樂,沒有心思去理會,連判斷的機會也沒有給自己,實在是太令人懊惱。這也是今年犯的一個較嚴重的錯誤。

最後,世事無常,人生更是。

油價六十說見底,但結果見到三字頭。

股票的大時代,幾個月間就變成過眼雲煙。

巴黎慘劇,一個平常的週五,睇睇下戲失去了性命。

能夠平平安安渡過一年,其實已經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感謝上帝又讓我在這個世上無驚無險生活多一年。

感謝所有在這一年來,曾經幫助過我,支持過我的每一位。

祝各位有個美好的 2016。


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

請多多包涵

在日常說話,總會不經意地說錯了話。

在這個博客上也一樣,有時候會犯了一些錯誤,說了一些錯誤的東西。

再加上,寫文,說話,吹水,這些其實都是很主觀的東西。

出自於我手的文字,自然是附上了我自己的觀點。

每個人的觀點都有不同,我的觀點也未必是其他人所接受,或者認同。

當中會有對立的情況出現。

有些時候,我會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作出反擊。

我的原意有可能只是在於事件上的討論。

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反擊,可能就會令到聽者覺得不太舒服。

所以在此,我想趁年尾回顧過去一年的機會。向過去一年,如有多得罪的朋友說聲不好意思。如果真的有令你們不高興的,還請你們多多包涵。大家在此都是吹吹水,談笑風生,就不要太介懷了。

要說不好意思的,當中真的不得不提 Lisa 姐。

早前有朋友對我說,對 Lisa 姐的每個留言,好像我的回覆得特別多,也好像不太客氣。要我留意一點,不要像是針對老人家般。

其實不然,我只是對事不對人。純粹是 Lisa 姐的留言每每引出很多的問題,所以我才把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詳盡一點打出來,分享一下我的想法。當然,也希望得到一個更合符邏輯的答案。所以如果真有得罪,真的是不好意思。

雖然說,當中很多的觀點,我還是不太認同。

但我想這也只是君子和而不同,實在並沒有針對之意。

老實說,在日常生活認識我的都知道。在真實生活上的我比起在網上,更加像個問題少年,而且還更加老實不客氣。有問題時,還會不停地去想去問,直至有一個合意的答案才肯善罷甘休。所以也令很多人覺得很煩厭,呵呵。

覺得長氣也再說多次了,在過去一年,如有得罪的朋友,還請多多見諒。

寄望下年,請繼續多多指教。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

股票,我細細個就開始買了 (十三)

當初之所以寫這個系列,是因為有不少讀者的在電郵中問及買股票的建議。

在他們當中,有不少是跟我差不多年紀,甚至比我更年輕的朋友。他們熱烈地詢問有關投資的事情。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所以我才想寫這個系列的念頭,分享一下我在投資股票上的經歷。

我想沒有甚麼建議,比起一個活生生的人版更值得他們參考。

這些經歷可以給他們作為一個借鑒。

從中或許可以令他們走少一點冤枉路,又或者交少一點學費。

雖說有些事,還是要自己經歷過,才能夠找到一條合適自己的道路。其他人的,就只能參考一下。但有得參考下也不錯。如果一開始的我看了這個故事,相信我在投資路上的經歷,也會有很大的分別。

在經過了這些年買股票之後,興幸沒有如我那中一老師所說的,因為買股票而輸死我。我還好好的在這裡,跟大家吹吹水。

回想這些年的經歷,有得亦有失。要說細細個開始投資股票是否一件好事,也不好說。

只能說,都是人生中的一種經歷。

但若真的要說一個最大的建議,我會說的是別把太多的時間放在專研買股票之上。

這是我最最最最最最最衷心的建議。

珍貴的時間可以放在比股票更有意思的事情之上。

在發展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吸收更多的學問,在享受生活上等等。。。。

把時間放這些地方上的得著,肯定會比放在股票上的得益要多。

股票投資幾時都可以參與,但人生中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再也回不去。

再說了,投資股票跟讀書不同。不是說投放越多的時間,越多的心機,就可以得到越大的回報。一個不小心,反而會弄巧成拙。

一個日日望住股票機的未必可以賺多過一個十年先做一次買賣的投資者。

投資簡單一點,回報反而可以更大。

不知不覺間,原來這個系列寫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中間斷了一年,真的不好意思)。不過也終於都可以在新的一年來臨前,將這個系列完成。

這肯定不是這個系列的完結,只是暫時已經寫到沒有東西可以再寫。

未來隨著心境的轉變,肯定對於股票投資有另一番的體會,操作上也會因而改變。

到時候,就是這個系列延續之時。

如池兄引用陶淵明的詩句所說,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但 "今是" 亦可能是 "明非",到那時候,再去尋找 "明是" 就又有題材可以寫寫了。

謝謝大家花時間閱讀這個系列。

待續 ............


2015年12月28日星期一

股票,我細細個就開始買了 (十二)

接上回,雖知買高息優質股是好,但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知道要買高息優質股是一回事,實際去買又是另一回事。

問題在於如何選擇 "高息優質股",如何判斷一支股票是高息優質股呢?

高息股很好,因為它們能夠平穩地提供資金,以戰養戰。最基本是讓投資者不用售股票之下,享受到公司的盈利。再進一步,積累這些股息,在需要的時候再投資。

市場上高息股有很多,但如何知道它們高息的同時亦優質呢?

不過無數的例子亦證明,高息不等於優質,高息股很可能是一個陷阱。求其舉幾個例子,波司登,Soho 中國等等等等。。。。這些股票的股息雖高,但股價的表現一直都不理想。投資者賺了股息,但還是要蝕價。

作為一個普通,業餘的投資者要如何避免投資這些高息,但不優質的股票呢?

對公司進行詳細的研究,固然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但首先是散戶有這樣的能力去分析一間公司。這種能力卻不是個個散戶都能擁有。

再加上,正如在 <將自己當成是公司的老闆> 在指出,作為散戶,資訊非常缺少。即使以仔細地去研究年報,對於公司的真實情況還是知道得很少。更何況年報已經是過往的資料,在讀年報之時,公司的情況有可能已經轉變了。

要知道一間公司是否優質真的不容易!

同時,換個角度,優質股有時候又不一定是高息股。比如說,騰訊,煤氣等。相信沒有人會質疑它們的質素,但它們都不是高息股。如果只是偏好高息股,那就很容易錯失買入這些優質股的機會。

再說,人不是機械人,每個投資者都有主觀的看法。好聽是主觀,換個說法其實就是盲點和偏見。投資者是很難完全客觀地去評價一支股票。還有每個人所知的都不一樣,這會加劇這種的偏見。

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十分之保守的。我喜歡的生意是穩穩定定,今年可以大約知道明年賺多少錢的那種公司。所以地產及公用都是我所喜歡的類型。但這種的喜好,卻限制了我對於很多公司的觀感。零售,對於我來說,也是高風險,因為今年不知道明年的潮流,今年的客人不一定也是下年的客人。在這種心態下,更惶論去想科技公司。

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後,再讀了很多的文章後,我才發現,對付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化繁為簡。

不買個股,買整個市場。

既然要花很多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夠打勝市場,甚至會比市場更差。何不跟隨市場,只要跟隨到市場,其實已經可以打敗到很多的投資者。

買市場的意思就是買入 ETF。在香港較大的 ETF 就是盈富基金。

風險上,買入 ETF,個股的風險可以因為 ETF 分散投資很多的股票而得以降低至只剩下市場風險。(又拋拋書包,這是金融課的基本 Risk diversification)

在選擇公司上,投資 ETF 可以做到更客觀。以指數的標準去不停地汰弱留強。雖然未必可以在優質企業的初期收歸旗下,但還是可以得到企業成熟時的利益;在企業衰退的時候,也未可能即時淘汰,但終歸還是會將差的企業踢走。這樣可以保持組合內,大部份公司都是優質成熟的公司。

在發現這點後,我現在在股票上的投資,是傾向買入 ETF,再以房地產基金為助。個股雖然也有買些少,但也只是小注試試個人的眼光而已。

簡單地去投資 ETF,已經可以跑贏比起大部份的投資人。當中賺到的更不只是回報,其實還有所花的時間。簡簡單單買入 ETF,你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研究個股。你可以把這些時間投放在更有意思的地方,過更有意思的生活。這不就正是投資的原意嗎?!

兜兜轉轉,原來投資股票這麼簡單。


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

聖誕快樂

在此,祝各位聖誕節快樂。

與香港不同,英國的聖誕節街上空空如也,十間舖十間都唔開,所有人都留在家中和家人渡過。

聖誕節雖是一年一次的佳節,難免要買些禮物,讓大家開心一下。但不要忘記初衷,這個節日是讓大家一起渡過才是重點,禮物還是其次。

歡渡佳節的同時,也不忘審慎消費。

(聖誕都講錢?! 理財 blog 嘛, 好像還是要加幾句與理財有關的東西比較好,呵呵)

再一次,祝各位聖誕快樂,各位與家人有個愉快的聖誕節。


反思錯誤

又到年尾,來到這個時候,通常都要回顧一下這一年做過些甚麼。

先來反思一下今年的一些錯誤。

我一直相信,投資如人生,在路上少不免會犯上一些錯誤,沒有錯誤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對錯誤,從錯誤中學習,避免一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這些錯誤才錯得有意思,錯得有價值。不然,錯了又不能從中有所得著,實在是太不值了。

今年的錯主要有二。

第一,買入樓五。

當時太急於在暑假前買樓,在平時熟悉地區找不到心水,就把眼光轉到一個自己不太熟悉的地區。

在沒有充分的衡量之下,就一頭栽進了樓五。

一時沒有機會,不等於往後沒有機會。在買入樓五後,陸陸續續零星的荀盤還是有。再次證明機會不是沒有,欠缺的是一些耐性。

雖說結果還是不錯,樓五的回報是可以接受。但樓五的護城河是幾間樓當中最窄,質素也只是中等,不過不失,絕對稱不上是荀盤。

在買入樓五的過程中,很多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加好。

例如,在出價上,或許是不用付出這麼多的溢價。大可以一開始出低一點的價格來試試水溫。買不到的話就不買,根本不用志在必得般出價。單這一項,就可以省下不少寶貴的子彈。普通的單位,出普通的價,其實就是付出多了。因為損失的還有捕捉荀盤的機會。

如果往後照著這種莾撞,撞板的機會還是很高。

莾撞和果斷只是一線之差。

這一點真是要引以為戒。

第二個錯是發生在港股大時代。

懶散真的是很不要得。

港股在年中熾熱的時候,碰巧遇上放假的日子。

即便是那時身邊的人都在談論股票(這是很人們貪婪的時候)。

但在香港天天都 "風花雪月",玩就盡情地去玩。那時完全沒有理會過股票。真的是完全沒有理會過,連看股價也沒有,更惶論是要分析是否要賣出股票。

錯誤在於自己過於放鬆,沒有醒覺到機會的出現,也懶惰到沒有去捕捉。

放完假,當一切都如過眼雲煙時,才知道手上的股票曾經升過三四成。白白就錯過了一次獲利的機會。倒是當時在底部入貨,才不至於完全失去了機會。不過這已是後話。

看來一個稱職的投資者的工作還是需要三百六十五日,保持一點的警覺。

懶惰是可以,但絕對不能太過份。

我 "風花雪月" 的生活

2015年12月21日星期一

必賺的投資?!

留言真是個好地方,讓我可以找寫文的題目。

有時候想不到要寫甚麼,在以往的留言中看一看,往往找到很多的靈感。

所以還是請各位看官多留些言,讓小弟可以有題材寫寫。

你們的留言,我是必看,至於回不回就................

在前一篇的 <將自己當成是公司的老闆> 當中,有幾則留言是十分有趣。

當中說到:

"股票唔一定要買,要買就一定要確定買咗就可以賺錢,費事俾綁住資金日日睇住個價跌 !"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

我想到的是兩個方面。

如果資金被綁著,但綁著在一些優質的資產上,而資產不斷在賺錢,那被綁著又有甚麼關係呢?要是這樣的話,我反而很樂意去讓資金被綁著。

至於價跌。是甚麼價跌呢?價值還是價格?

如果是價格的話,假設價值不變。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那代表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入同樣的資產。

如果是價值的話,那才比較讓人擔心。不過價值的轉變,很少每日都發生。

今年的長實,會跟上年或明年長實有一些出入,但今日的長實,和昨天明天的長實也是差不多。

以這個角度去想,資金被綁著其實是沒有問題。問題在於資金被綁在哪裡。

----------------------

投資當然是為了賺錢。不然投資不賺,誰會去投資。

但何謂 "一定"? 要在 "一定要賺錢的時候" 才去投資是可能嗎?

如果一定要有100% 的肯定,世上有100%的肯定嗎?

對此我非常懷疑,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知道,我們沒有可能知道明天的事情,這其實已經是一種風險,而不是 100% 的肯定。

福士汽車排氣造假事件,复星郭廣昌失聯,Tesco 帳目造假案等等等等。

在這些事件之前的一天,有人能預測得到這些事件的發生嗎?

在這些事件發生之前,這些公司都是讓人覺得十分穩陣的公司。結果呢?

既然沒有 100% 的肯定,那甚麼才是 "一定" 呢? 是 99%? 90%? 80%? 70%?

但這些的 "一定" 又是根據甚麼來判斷呢? 更何況這些也已經不是 "一定" 了。

可見,投資沒有所謂的 "必賺"。每項投資也有一定的風險及成本,總會有輸的可能性。

投資與否不應該在於是否 "必賺",因為沒有東西是必賺的。投資更應著眼於風險及回報的關係。

投資者要做的是把,投資的贏的機率大於輸的機率。

那即使投資中有贏有輸,但長遠來說,投資者還是可以在整體中盈利。

這個道理很多投資高手都有提及。

在巴黎兄的投資直播7中也有提及到相近的道理。



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

如何學習理財

不少人問我,我是從哪裡學習理財,如何可以學習理財呢?

我覺得學習理財本身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學習一種技能,照常理要花很多錢。例如學琴,要請老師教授,經過很長的時間,付出很多的學費才能夠學懂。

但理財這技能卻是很不同,學習這技能要花的錢少之又少。但學識了,所得到的回報卻是無窮無盡,跟付出學習的洗費完全不成正比,所得到的回報是難以估量的多。理財可以說是一種十分十分花算去學習的一項技能。

現在坊間有很多理財的課程,一收就收幾千,甚至上萬蚊。令到不少人有了錯覺,以為學習理財是很昂貴。但這些課程真的有用嗎?我十分之懷疑,是否真的上完幾堂就可以成為理財的達人呢?!

再次分享,早前在 BBC 看過的一套紀錄片。內容是講述一些為了脫貧而去報讀各式各樣理財課程的人。片中他們花費了很多的金錢去上課,但依舊是每天為生活上的金錢問題而苦惱。 當中有人透支信卡,只為上堂,希望上堂以後就能夠一朝置富,還清卡數;有人不斷追隨 "富爸爸。窮爸爸" 的作者,穿州過省幾乎每個講座都有參與,但依然做不了 "富爸爸";有人上了課,學會了儲蓄的重要性,整屋都是儲滿了錢的豬仔錢罌(妥善理財就是把錢儲起?!),但繼續要每日辛勤工作;有人是學到了每朝早大叫口號,要不斷提醒自己理財的重要性,但片尾他的財政還是沒有改善,一樣糟糕。

我認為理財的理論其實很簡單,要學會這些理論也不昂貴。

正如我常向想學理財的朋友推介的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理財的經典。一本書花不了多少錢,但內裡的理論已經差不多包括了很多理財課程的內容。

這本書也算是我在理財上的啓蒙。

最近止凡兄所出的一系列理財書,我認為也很值得閱讀。如果一早有讀過,我也會走少很多冤枉路。三本書,也花不了多少錢,五百蚊都唔洗。只是如果連這些錢都想慳的話,把止凡兄的博客由頭到尾讀一遍,其實都是差不多。(對不起了止凡兄,倒了你米)

我想講,學習理財真的,真的,不用花多少錢。千萬不要以為一定要上講座,一定要上課程,一定要有人教授,你才會學懂。

理財除了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生活的哲學。

可以這樣說,你哲學就是你的理財方式。

沒有一個人的理財觀,跟別人的理財觀一模一樣,正如每一個人看這個世界都是不一樣。

理財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可以做的只是參考別人的態度,再去改良自己的。

除了可以在書本上學習之外,理財還是可以從生活中慢慢學習。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他們就是最好的教師。多多從中學習,將會是受用無窮。

共勉之!


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將自己當成是公司的老闆

在昨天的文章中,有留言提起了很有趣的一點。

買股票,有些人會選擇將自己當成是公司的老闆來經營。

有一段時間,我也有著同樣的想法,把自己當成老闆,去思考投資的公司。

不過,慢慢就想到這當中有很多問題。

先不說,這個想法本身其實就只是個妄想。你是股東,不是老闆(管理層)。實際位置不同,要考慮的其實也不一樣。

擁有長實的股票,你可幻想自己是李嘉誠,但事實你不是,你根本不是長實的老闆,沒有可能參與公司的營運。你只是個股東,還要是小的那種。除非你是大股東,可以選擇自己作為公司的管理層,然後實際去營運公司。作為小股東的,只是可以坐著看著公司的表現,對公司的營運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我記得我在書中曾經用過一個例子,你可以擁有很多中電的股票,但當你拿著這些股票入中電電廠,說作為股東要參觀公司的運作,相信你一定會被保安攔住。

這點不難明白,這正是股票市場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將企業的管理經營權及擁有權分開。做股東的不用親自去參與公司的經營。做股東的,懂給資本管理層運作公司就可以了。(拋一拋書包,這是商科最基本的 Agency theory)

再說,這個想法存在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你真的能夠了解一間公司的運作嗎?靠公司發佈的資料就足夠嗎?

不知道的話,又何以 "管理" 公司。

以投資者常用的年報來說,不少投資者認為透過年報可以 "清楚" 了解一間公司,但真的嗎?

用常理來想,其實已經知道是沒有可能。我以匯豐上年的年報來說,一共是484頁。你真的認為 484頁紙就可以總括一間上萬億市值,員工數以萬計的巨無霸嗎?

再具體一點舉其他例子。

拿長實來說,世宙剛剛發售,就用它作例子。單以世宙來說,世宙的開發的成本是多少?它的利潤有多少?世宙初始的投資計劃和現在對比如何?

拿中電來說,發電廠要用的燃料是哪一種?煤?哪一種煤?煤也可以有很多種。發電機組的狀況如何?

這只是很簡單的幾個問題,一間公司內裡的資料及所需要的知識一定還有很多很多很多。一般的股東是沒有可能知道這些資料。既不知道這些資料,又如何以老闆的角度來去想經營公司呢?

一個甚麼都不知道的老闆,經營公司的能力真的令人懷疑。

我認為做投資者就要做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我認為投資者的功能,並不是要去想如何做營運公司,而是要適當地去分配資本。左秤秤,右秤秤,秤下哪間公司表現比較好(價值投資),再投入資金 (買這間公司的股票),讓公司真正的老闆(管理層)繼續去營運公司,發揮他們的能力。

老闆做的事還是留給管理層,投資者做的事留給投資者。

以這個角度來看,年報更似是一張成績表。投資者不一定要完全明白考試的內容(當然知道一點點會有好處)。投資者要做的只是評核管理層及公司的表現,再去作出繼續投資,還是抽身離去。


2015年12月16日星期三

股票,我細細個就開始買了 (十一)

接上回,在股票上蝕了不少錢。痛定思痛,知道了靠消息炒炒賣賣已經證實了是賺不到錢,開始思索甚麼才是正確的方法在這個股市中賺到錢,而不是繼續蝕下去。

在這,我從來都沒有質疑在股市是否能賺錢。我認為蝕錢只是方法用錯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可以在股市中賺錢。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認為股市不能賺錢,和認為在股市中用錯方法而不能賺錢,是兩樣很不同的東西。

前者是完全否定了可以從這個市場圖利的可能性。這是很多反對投資股市的人的看法。認為股票市場完全不能夠賺錢。他們認為無論如何,在這個市場也不能夠賺錢。或許這樣解釋,前者是不認為股市是一件可賺錢的工具;後者像我的看法,則認同這是件賺錢工具,但要配上合適的方法才能夠賺錢。兩者有根本性的分別。前者,不會理會或者運用這件工具,因為他們已經認定這不是一件工具;後者,則會去對這件工具鑽研一番,學習如何運用。

我相信的是後者,股票是能夠賺錢的工具。賺不到錢只是我不懂得如何運用這件工具。

之所以有這種信念,是因為非常興幸身邊有個幾十年縱橫股場的阿嫲,用以作為人版來告訴我,股票可以賺錢的東西。只要適當地去投資股票,可以靠它來好好生活。這絕對是一件可以賺錢的工具。而並不如很多其他人所說一樣,香港股市是最大的賭場,買股如賭錢,賭錢就是倒錢落海。

其實即使不是有阿嫲,只要再看成功的富豪,大部份富豪的財富都是在股票市場。李嘉誠的財富很多是在於他持有的長和系股票,巴菲特的則在於他巴郡的股票,等等等等。反向去想,如果持有股票是錯誤,無利可圖,那他們不應該持那麼多股票。由此可見,大部份人認為不應該投資股票,或者投資股票是會蝕錢的說法,很明顯是錯誤的。某程度來說,也是他們的無知,因為他們完全忽略了這些富豪手中的財富,正是持有股票。

確立了這個想法,也就是說我之所以會蝕錢是因為用錯了方法。

正確的方法在哪呢?

這時我又想起阿嫲買股的方法。她老人家靠她的方法,可以不斷從股市中盈利,那還不是正確的方法嗎?!

兜兜轉轉,原來正確的方法就在身邊。

她老人家買股的三大要點,穩陣,高息,然後長期持有。

穩陣是公司的業務穩定,簡簡單單,不會太過浮動,有平穩的盈利能力。公司不會倒閉兼不斷賺錢,股東自然就有錢賺。

而之所以要高派息,以她的說法,是要來食飯。投資者也是人,投資期間每日都要食飯,日常開支樣樣都是錢。股息就可以用來以戰養戰,邊投資邊有飯食。

長期持有,既然公司不斷賺錢,那為何要售出。公司是每分每秒都在賺錢,但售出股票的現金是不會賺錢。當然是要持有股票,不停賺錢最好。

如夢初醒,原來賺錢的方法就這麼簡單,既不需要過份動聽的故事,也不需要過份的買賣,更不需要雄心壯志。只要靜靜地持有已經可以。

一開始知道是知道,但還是要撞過板才知道這方法的可貴之處。

早知一開始就跟她老人家,那就不用蝕本,而且那些年還可以賺到不少錢呢。

不過還是那句,有早知無乞丐。

學會這方法之後,我和她老人家一樣,都轉而集中投資了在些四平八穩的公司上,例如公用股,銀行,地產之上。

用了這個方法之後,雖然是少了炒賣股票時的刺激感覺,但又成績真的不錯,特別是派息的時候,看到現金入帳,那種滿足的感覺是以前未有感受到的。而且花在投資的時間不多,可以把時間放在其他的地方,比起炒股時的生活質素要好得多了。至少不用因時差的關係,而要半夜起床睇股市之餘,連發夢都諗住股票。

運用起這個方法成績雖然不錯,但好像還是有些地方不太理想。。。。。。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近況

有朋友問點解咁解唔出文。

數數手指都真係差唔多兩個星期無出文,成個十二月都未寫到一篇文。

完全違背了每個星期出一篇文的目標。

不過無辦法,作為一個學生,考試期間還是要專注一下在讀書之上。(笑,其實是臨渴掘井至真)




現在考完試,終於又可以寫寫文。

建立被動收入的好處是,即使你不理會它,它依然會為你賺到錢,用以應付日常的開支。不用想去搵錢,可以專心在其他的事情之上。

考試期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時間都花了在溫書之上。花在搵錢的時間上少之又少。但收入還是不斷地增加,足夠應付支出有餘。

這種知道資產每一天在自動成長的感覺很好。

有些人以為理財,增加收入是要花很多時間。這個我同意,但花的時間只在於前期,之後所花的時間其實是少之又少。如果過了前期之後,花在理財的時間還是一樣的多,那我覺得那不是妥善的理財。那充其量只是打多份工,並不是真的理財,也不會帶來真正的財務自由。

先來短短的一篇。相信放假有時間,會寫多一點。(希望不會像暑假時,墜入放假悠閒的心情而懶左,反而寫得更少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