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又是交稅表的時候,又是被會計追數的時間。
今年起,英國的稅制對收租物業的支出部份扣稅額計法有所改動。簡單來講,一踏入高稅階,買樓收租不單只無錢賺,更甚者還要倒蝕;對於買樓收租的印花稅也是,雖然無香港般厲害,但要繳付比自住客多3% 的印花稅,影響都不小。打個比如,自住客交 5%,投資客就要 8%,如此類推。
看著今年盤數,因為上年開始踏入職場的關係,即使有會計幫手,小弟還是不幸地略略進入了高稅階。幸好還只是略略,但就如上所說,這就代表再用自己名買樓,就會完全賺唔到錢。
在這裡不得不興幸自己在幾年前已經搭好個棚。我所謂的搭棚就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收租組合,不需要再投入,也可以透過自身的積累再去慢慢變大。雖然就未試是否真的可行,但至少按揭經紀話可以用組合來去買樓做按揭,個人因素對組合慢慢變小。若果當時沒有搭棚,在今時今日的環境下發力搭棚,實在是談何容易。
但同時間,油城這幾年的受油價大跌的拖累,樓價的表現間接受到油公司炒人而影響。樓價跌了至少兩成,當中貴價樓影響最嚴重,有些在市場上一年以上都未賣得出。物業組合也受到影響,在擴張後期高買的樓估值我想都跌穿了買入價。組合價格亦較最高峰時減少了一成至兩成。在英國各地樓市都欣欣向榮之下,就唯獨倫敦同油城的樓市表現得差,當中又以油城最甚。相比之下,搭棚很明顯是很失敗的投資。現在所收的租金只能說是彌補樓價上的損失,談不上賺到錢。
究竟以這樣的損失去換取可以繼續擴張的能力是否值得呢。這是我常常去思想的問題。若當時保留子彈,現在的環境下購買力要高得多,同樣的貨更少的資金已經可以買得到,但這樣做,又會喪失了搭棚供現在發展的機會。不搭棚就不用蝕資產,而且還可以保留更大實力。即使這樣掃資掃極有限,掃兩掃就會被稅制限死了。另外,不能借規模向管理經紀壓價,全面交給管理經紀;銀行亦要再過多幾年有往績看才會肯借錢給我再擴大。
我認為當時搭棚的決定沒有錯,追趕時間快快搭好棚也沒有錯。錯是錯我的判斷高估了護城河的保護能力,也低估了泡沫爆破後對於組合的影響力。且看以下幾圖,一,是油城的寫字樓供應,二,是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供應,三,油城佔整個蘇格蘭寫字樓投資的佔比。
可以看出,油城過往一年的寫字樓的供應比需求多了幾倍,明顯對寫字樓的供應多得離譜。對比之下,愛丁堡的供求大概穩定,甚至需求比供應多。再看第三張,就清楚看得出當時的泡沫,一個人口只有三十萬人的地方,亦即蘇格蘭大概六百萬人,佔比五個百分比,對於辦公室的投資竟然連續四年占整個國家的四十甚至一半的投資。這樣不是泡沫還是甚麼。現在大量空置的辦公室寫字樓不是今天才建成的,它們正是在泡沫的高峰時期間開始興建,其實當時只要稍加思考,實在不難察覺到這個泡沫。蝕錢,只能怪自己太蠢太天真。
再遇到同一樣的情況,我會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首先肯定是要分散一點風險,既然知道有專注單一市場的風險,其實可以開始南下投資其他地方,例如愛丁堡或曼徹斯特。雖然都是在英國,但至少分散了地區的風險。反正都是用經紀管理,即使曼城每半年一次去檢查,還是可以做到。大的維修,請一兩個星期在當地也是可以。將風險由地區的層面開始慢慢去分散。任達華的全世界地產投資法固然可取,不過暫時來說實力還遠遠未夠。其次是要更加謹慎,保守一點,不要對護城河,回報等太樂觀,更謹慎的評估是需要的。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的投資固然代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但付出了真金白銀而來的課堂才會更令人深刻,所謂的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其實同當年股票蝕錢一樣,理論或者前人的經驗只會在蝕錢蝕到痛時先會認真去想,認真去聽。或許,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沒有那種經歷也不會有這樣的反思。有可能反而會更加變本加厲,擴張得更瘋狂,到有危機時更加難以控制,承受不到危機帶來的實際及心理上的衝擊,這樣仲衰。
今年起,英國的稅制對收租物業的支出部份扣稅額計法有所改動。簡單來講,一踏入高稅階,買樓收租不單只無錢賺,更甚者還要倒蝕;對於買樓收租的印花稅也是,雖然無香港般厲害,但要繳付比自住客多3% 的印花稅,影響都不小。打個比如,自住客交 5%,投資客就要 8%,如此類推。
看著今年盤數,因為上年開始踏入職場的關係,即使有會計幫手,小弟還是不幸地略略進入了高稅階。幸好還只是略略,但就如上所說,這就代表再用自己名買樓,就會完全賺唔到錢。
在這裡不得不興幸自己在幾年前已經搭好個棚。我所謂的搭棚就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收租組合,不需要再投入,也可以透過自身的積累再去慢慢變大。雖然就未試是否真的可行,但至少按揭經紀話可以用組合來去買樓做按揭,個人因素對組合慢慢變小。若果當時沒有搭棚,在今時今日的環境下發力搭棚,實在是談何容易。
但同時間,油城這幾年的受油價大跌的拖累,樓價的表現間接受到油公司炒人而影響。樓價跌了至少兩成,當中貴價樓影響最嚴重,有些在市場上一年以上都未賣得出。物業組合也受到影響,在擴張後期高買的樓估值我想都跌穿了買入價。組合價格亦較最高峰時減少了一成至兩成。在英國各地樓市都欣欣向榮之下,就唯獨倫敦同油城的樓市表現得差,當中又以油城最甚。相比之下,搭棚很明顯是很失敗的投資。現在所收的租金只能說是彌補樓價上的損失,談不上賺到錢。
究竟以這樣的損失去換取可以繼續擴張的能力是否值得呢。這是我常常去思想的問題。若當時保留子彈,現在的環境下購買力要高得多,同樣的貨更少的資金已經可以買得到,但這樣做,又會喪失了搭棚供現在發展的機會。不搭棚就不用蝕資產,而且還可以保留更大實力。即使這樣掃資掃極有限,掃兩掃就會被稅制限死了。另外,不能借規模向管理經紀壓價,全面交給管理經紀;銀行亦要再過多幾年有往績看才會肯借錢給我再擴大。
我認為當時搭棚的決定沒有錯,追趕時間快快搭好棚也沒有錯。錯是錯我的判斷高估了護城河的保護能力,也低估了泡沫爆破後對於組合的影響力。且看以下幾圖,一,是油城的寫字樓供應,二,是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供應,三,油城佔整個蘇格蘭寫字樓投資的佔比。
可以看出,油城過往一年的寫字樓的供應比需求多了幾倍,明顯對寫字樓的供應多得離譜。對比之下,愛丁堡的供求大概穩定,甚至需求比供應多。再看第三張,就清楚看得出當時的泡沫,一個人口只有三十萬人的地方,亦即蘇格蘭大概六百萬人,佔比五個百分比,對於辦公室的投資竟然連續四年占整個國家的四十甚至一半的投資。這樣不是泡沫還是甚麼。現在大量空置的辦公室寫字樓不是今天才建成的,它們正是在泡沫的高峰時期間開始興建,其實當時只要稍加思考,實在不難察覺到這個泡沫。蝕錢,只能怪自己太蠢太天真。
再遇到同一樣的情況,我會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首先肯定是要分散一點風險,既然知道有專注單一市場的風險,其實可以開始南下投資其他地方,例如愛丁堡或曼徹斯特。雖然都是在英國,但至少分散了地區的風險。反正都是用經紀管理,即使曼城每半年一次去檢查,還是可以做到。大的維修,請一兩個星期在當地也是可以。將風險由地區的層面開始慢慢去分散。任達華的全世界地產投資法固然可取,不過暫時來說實力還遠遠未夠。其次是要更加謹慎,保守一點,不要對護城河,回報等太樂觀,更謹慎的評估是需要的。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的投資固然代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但付出了真金白銀而來的課堂才會更令人深刻,所謂的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其實同當年股票蝕錢一樣,理論或者前人的經驗只會在蝕錢蝕到痛時先會認真去想,認真去聽。或許,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沒有那種經歷也不會有這樣的反思。有可能反而會更加變本加厲,擴張得更瘋狂,到有危機時更加難以控制,承受不到危機帶來的實際及心理上的衝擊,這樣仲衰。
阿 Q 啲咁去諗,一日唔賣,一日都唔知道賺左定蝕左,一於就繼續揸住,繼續做我的基礎,做我的前車,令我往後投資道路上有借鍳,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一點。
P.S. 愛丁堡的寫字樓市場好像不錯。供應追不上需求,需求大,因為愛丁堡的經濟好,越來越多公司進駐;供應少,因為整個城區都差不多是歷史文物,想拆舊建築來建新的寫字樓,毫不簡單。愛丁堡的寫字樓市場或許都可以繼續留意留意,看看有沒有新的機會。
最近去過英國,到愛丁堡住了三四天,感覺這個地方很富庶、很安全。
回覆刪除建築物雖然舊,但是井然有序;四周雖然充滿古物,但可能是因為遊客很多,感覺很有(經濟)活力。
愛丁堡確實是個很不錯的地方,我都好像想邪惡的足抓快點延伸到那裡,哈哈。
刪除成也油價敗也油價,你能確定現在的低油價會是永久嗎?所以先不用說這些灰心的說話。如果油價與樓價的相關到這麼高,ricky兄可以考慮用油價對沖
回覆刪除where is 油城 again?
回覆刪除